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互聯網賦中華文明新活力

2019-10-23
■觀眾駐足觀看良渚文物。 香港文匯報記者俞晝  攝■觀眾駐足觀看良渚文物。 香港文匯報記者俞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俞晝 烏鎮報道)圍繞良渚五千年文明,策展團隊除了數字復原古蹟,還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在現場,利用最新的5G通信技術,觀眾在移動軌道屏幕終端通過滑動屏幕,就能在大屏幕上流暢地觀賞浙江省博物館、杭州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全貌。王勇超說,系統對接了博物館的現場視頻直連,實現了多館協同,線上辦展,讓觀眾足不出戶,就能近距離觀賞到各個博物館收藏的精品內容。

互聯網時代,該怎樣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2016年11月,國家文物局啟動了《「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文物信息資源開放共享,使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深度融合。

有惟妙惟肖的秦始皇兵馬俑、有潺潺流水聲的《千里江山圖》、有翩翩起舞的唐朝仕女......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國家文物局與浙江大學通過技術合作,已經連續三年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霸屏了,每次開展,都能吸引許多觀眾駐足觀看和排隊體驗。

「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創造出人與物交流的情境,更有利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交流和傳承,也賦予中華文明新的活力。」中國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司長羅靜坦言,「互聯網+中華文明」是一把鑰匙,它將激活中華文明的歷史記憶,溝通現代與過去,加深不同文明之間的文化交流,成為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全新手段。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