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雙城記】危難之際

2019-11-22

何冀平

無數次事實證明,危難之際,最危險、最艱難、最緊急的地方,出現的是解放軍。

車開進妙峰山,這是北京西北部山區,生長在北京的我真不知道京城周邊有這麼多大山巒,這裡叫做門頭溝,曾經全是煤礦,空氣中都是煤灰,幾十年前,一個從門頭溝來我家的友人,洗不乾凈的臉沾滿煤灰,鼻窩眼角都是黑的。如今這裡處處美景,新修的小別墅一片片坐落在山腰,一座要上千萬,初秋日,層林盡染一派美景。突然,眼前出現一片頹牆敗瓦,樓板倒塌、玻璃碎損、屋頂就要塌落,這不是災難現場,是國家地震緊急救援隊的訓練場地,救災隊員正在殘樓廢墟中,登高吊索攀爬。

面前坐的精神威武的男子漢是緊急救援隊隊長,他年歲並不太大,已是身經百戰的救援勇士。他點茪@支煙,從容講起十一年前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的那一場汶川八級大地震。「聽說震情八級,我知道情況嚴重,當天晚上,我們已經從北京坐飛機趕到災難現場。我也算見過場面的,還是驚愕,想不到地震面積這麼大,現場死傷破壞情況極為嚴重慘烈。山路上,老百姓緊忙往外出,我們快速往裡進。救援就是和死人賽跑!看茩侀簹獐茤釔茷臚l,耳邊是家長嘶聲哭叫,唯一的行動就是救人!天上下蚍伎B,餘震不停。兩天兩夜,沒吃沒喝,又冷又餓,身上一會濕一會乾,沒有一個隊員叫苦,只想快點快點,多救一個是一個。旁邊的日本救援隊,他們每十分鐘換一次人,我們是不停不歇,叫誰都不肯停下來。」

王隊長講了一個半小時,他心裡還有很多故事。看茈~面在廢墟上訓練的學員,都是十七八歲的年輕人,我不禁問,他們那麼年輕,正是愛玩愛美愛享受的年紀,尤其現在的富裕小康社會,是什麼促使他們冒茈糽R危險,做時時與生死相較的這一行?王隊長的回答很簡單,我們是軍人編制,自從穿上一身軍裝,就有了責任。靠的是思想和信念的教育。

我不禁想,為什麼年齡幾乎同樣大小的年輕人,在香港,就出現現在這個樣子?不講道理,不聽規勸,不管後果,任意胡行,歸結在教育。看看某些學校校長說的做的,就會明白,他們教給學生的是什麼?有教育不一定有教養,有文化不一定有文明,危難之際應該想一想,香港年輕人缺失的是什麼?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