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王斌追憶父親王莘《歌唱祖國》創作背後的故事

2019-11-22
■2005年,王莘在天津的家中。■2005年,王莘在天津的家中。

著名作曲家王莘創作的《歌唱祖國》已經在幾代人中間激昂傳唱,儘管王莘已去世多年,但這首飽含蚢儱s中國熱愛與深情的歌曲,卻如火炬接力般在中華兒女的心中久久激蕩......

在天津音樂學院的小花園裡,王莘先生的銅像前,記者見到了王莘的兒子王斌。

今年70歲的王斌是新中國的同齡人,漫步在父親曾經學習生活過的校園裡,王斌追憶起和父親切磋談天的舊時光。我們也在王斌的追憶中,了解了更多《歌唱祖國》這首歌曲創作背後的故事。

「1949年我父親參加了開國大典。作為一名音樂工作者,看到天安門廣場上慶祝的場景,他非常激動。當時他就想,如果有一首歌,能讓中華兒女激昂傳唱、表達對新中國的熱愛該多好。從那時起,他就萌生了要創作這樣一首歌曲的想法。」王斌回憶說。

此後一年左右的時間裡,王莘創作了許多首歌曲,但一直沒有一首特別滿意的作品。1950年9月的一天,剛從北京購置了一批樂器的王莘,在返回車站時恰好再次從天安門廣場前經過。「父親對我說,他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迎茯謆歲Q吹得唰啦唰啦響,少先隊員們敲茩x鼓、唱蚨q正在練習隊列,這一幕一下子觸動了他的心弦。」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未加思索,這幾句歌詞就和茼掃掑@同流淌了出來,「父親當時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聲。」王斌說。

「坐在返回天津的火車上,父親看茧‘~的大好景色,聯想到他曾渡過洶湧的黃河長江、也曾長期生活在黃土高原和太行山中,感覺就像跨過、越過了祖國的高山長河一樣。」「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主歌部分在他的腦海中也逐漸清晰起來。《歌唱祖國》最初的雛形,就這樣誕生了。

發表受阻 群眾傳唱

「他一到家立刻把這首歌寫下來了,第二天就興沖沖地拿去報社投稿。」王斌回憶道。然而,在流行五聲音階歌曲的當時,這首《歌唱祖國》顯得有點「冷門」,和一封寫荂u暫不刊用」的退稿信一起,被編輯退了回來。

雖然發表之路受阻,但王莘並沒有氣餒。他帶茪悇z音樂工作團,到群眾中間去教歌、去演出。《歌唱祖國》的首位鋼琴演奏者靳凱華至今還記得這首歌曲在天津市耀華中學首演的情景。「最初沒想到這首歌會這麼受歡迎。演完之後,學生、老師們一下全都站起來了,有節奏地給我們熱烈鼓掌,演員們都特別激動。」

首演之後,《歌唱祖國》走進了更多的學校、工廠、碼頭,所到之處,大家的反響都特別熱烈。「父親就想,不發表也沒關係,只要群眾願意唱就行。」1951年9月,《歌唱祖國》終於正式發表,從此響徹了大江南北。在許多重大活動、典禮的現場,總能聽到《歌唱祖國》昂揚的旋律。

「我父親從十六七歲起就開始做教歌員,當時是教大家唱抗日救亡歌曲。新中國成立後,教歌這項事業他一直在堅持。」王斌介紹說,父親的個子不高,他就扛上人字梯,站在梯子上指揮;樂譜印不出,他就把譜子寫到小黑板上,挨個音符地教。王莘從人民中間汲取創作靈感,也將藝術作品帶到人民當中,帶領大家歌唱國家的日新月異、繁榮富強。「他在大學的食堂裡、農村的田野裡等很多地方都教過歌,一直到他滿頭白髮了,仍然和大家在一起。」

在1954年出版的一本刊物上,王莘曾這樣談到《歌唱祖國》的創作:「我常常感覺到,這首歌不是我寫的,而是群眾自己的創作,因為我只是用音符把人民的情感記錄下來。」

王斌凝望茪鷟邞獄伄部A「雖然父親去了,但相信這首蘊含愛國情懷與民族精神的歌曲一定能一直傳唱下去。」■文、圖: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