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南沙5G遠程仲裁 助解商事糾紛

2019-11-27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近日,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單位中國南沙國際仲裁中心在5G網絡視頻下,跨國遠程庭審了一宗涉及中國和柬埔寨兩家企業的合同糾紛案。經過庭審,雙方達成了和解,還促成進一步合作。這不僅是世界首宗透過互聯網仲裁處理國際商事糾紛的案件,亦是5G技術的首次試水。

隨着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投資和商業合作日趨增多,商事糾紛亦有上升趨勢。由於法律、文化存在差異,又涉及遠距離跨國問題,訴訟難度大、周期長、成本高。因此,仲裁已成為解決相關國際商事糾紛的首選。隨着互聯網和5G技術的普及、成熟,創新仲裁方式成為趨勢。

今年,廣東一家赴柬埔寨投資的企業,與柬埔寨某知名品牌礦泉水生產企業簽訂銷售合同。由於特殊原因,該合同未及時履行,產生合同糾紛。在簽訂合同時,雙方曾約定仲裁條款,指定廣州仲裁委解決可能遇到的糾紛。經多方協商和努力,廣州仲裁委決定通過互聯網仲裁進行庭審,並採用5G技術下的遠程音視頻開庭系統。

加強三地合作

聘63港籍仲裁員

仲裁過程中,中方當事人坐在南沙的仲裁庭,柬方當事人則在金邊。11月20日,歷經兩小時庭審,中柬雙方當事人在仲裁庭的釋法說理之下息訴止爭,乃至當場達成了更進一步的商業合作初步意向。對此,柬埔寨司法部部長昂翁.瓦塔那給予了中國仲裁機構高度評價。

據了解,為加強粵港澳仲裁界合作,去年9月,經司法部同意及省市支持,由廣州仲裁委牽頭,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仲裁機構共同成立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聯盟單位客戶可選擇中國內地、香港或澳門的庭審模式,實現資源共享,業務互助。據廣州仲裁委黨組書記、主任陳思民介紹,廣州仲裁委已聘請了63名香港籍仲裁員,參與審理糾紛案件。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