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展灣區人文特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帥誠 廣州報道)昨日,由大公網聯合粵港兩地攝影協會舉辦的「鏡頭下的灣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主題攝影巡展在廣州開幕,聚焦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的300餘幅攝影作品集中亮相,展現灣區多元文化之美。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姜亞兵表示,本次巡展將通過向海內外講述灣區故事,展示灣區人文特色。
據介紹,本次展覽共徵集到粵港澳大灣區攝影作品兩千餘幅,最終由粵港兩地專家評審精選出300餘幅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中展示。在作品選擇上則結合《規劃綱要》對大灣區11個城市的不同定位選取相應作品以展現灣區城市的各美其美與多元氣質。如廣州的攝影作品既有國際化大都市的繁華又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底蘊;中山的攝影作品則反映其孫中山歷史文化資源及和美宜居的城市特質;香港的攝影作品側重國際金融中心的包羅萬象;澳門則反映東西方文化的交融。
廣州中軸線的變遷、澳門最後一場賽狗比賽、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之一且消失不見的香港啟德機場、由78歲香港攝影師劉冠騰拍攝的上世紀60年代香港老街等作品都一一呈現。
攝影為媒 講述灣區故事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姜亞兵在致辭中表示,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緣與文化血脈,加深粵港澳三地文化交流合作,增強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也是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的現實需要。本次活動旨在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是推動「共建人文灣區」的具體舉措,是以攝影作品為媒介,以巡展為平台,向海內外講述灣區故事,展示灣區人文特色,傳遞灣區精神風貌。
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小燚也在致辭中指出,大灣區各城市在區域地理、文化淵源、人文精神、風俗習慣上同氣連枝、一脈相承,源遠流長的嶺南文化構成了我們血脈相連的文化根基。他認為,推動三地共建世界一流灣區,有很多課題需要思考,需要更加務實的態度和更加創新的模式,就像今天一樣,用最簡單的方法,最真實的鏡頭,展示大灣區「我們的和諧,我們的美好」。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會聯合會會長吳秋北在參觀了展覽後深有感觸,他表示透過新老照片的對比,能夠觸摸香港發展的歷史脈絡,喚起許多珍貴記憶。
據主辦方介紹,「鏡頭下的灣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主題攝影巡展由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社會工作部、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等單位指導,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香港心連大地攝影會、廣東省攝影家協會、碧桂園集團等單位大力支持,共分為采風拍攝、作品徵集、作品巡展三部分。廣州站將持續到12月1日,巡展第二站將於12月17日至23日在中山美術館舉辦,展覽還將於2020年移師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