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員國分歧嚴重 對華立場未必一致
一連兩天的北約70周年紀念峰會昨日閉幕,29個成員國領袖會後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對北約構成「機遇與挑戰」,是北約首次在聯合聲明中提及中國。不過分析指出,北約成員國就不同議題分歧嚴重,未必會在對華政策上採取一致立場。
北約全稱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顧名思義是以北大西洋國家為成員組成,其1949年成立之初目的是美國為了協助北大西洋東岸的西歐諸國,對抗當時以蘇聯為首的東歐國家。因此這次「走出」北大西洋,對中國事務發表意見,可被視為北約戰略目標的一大轉變。
秘書長:無意製造新對手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昨日在峰會後記者會表示,他認為應該將中國列入未來限武或裁軍談判之中。他前日曾表示,中國的國防預算位居全球第二高,近年軍力持續加強,並展示出多項現代軍備,其長程導彈射程足以覆蓋歐美,北約必須攜手應對。他強調北約無意製造新對手,但必須分析和了解中國構成的挑戰,並作出回應。
斯托爾滕貝格亦提及南海主權問題,稱無意「把北約移至南海」,但中國正積極投資歐洲基建和互聯網建設,並拓展在非洲和北極地區的影響力,「中國正靠近我們」。他同時稱,北約是歷來最成功的軍事同盟,期望成員國在70周年之際展現團結。
促確保5G安全 未提華為
北約在聯合聲明中,亦承諾確保5G等通訊網絡安全,建立可靠的系統,反映西方對中國企業投資5G的戒心增長,但未有點名提及中國科企華為。美國近月多次要求歐洲,禁止華為參與建造歐洲5G網絡。
歐洲國家至今仍未對中國有一致立場,東歐和南歐多國更普遍歡迎中國投資基建。卡內基歐洲資深研究員瓦拉謝克分析指,北約很可能會逐步建立針對中國的政策,並稱中國在長遠而言,或會成為比俄羅斯更大的問題。
向美妥協 各國合增3.13萬億軍費
另一方面,北約各國亦繼續討論增加軍費,路透社報道,美國以外的全體北約成員國已決定在峰會閉幕典禮上,宣佈在2024年以前,合共提高4,000億美元(約3.13萬億港元)國防預算,配合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要求,英國亦會撥出最少6艘戰艦、兩隊戰鬥機和數千名士兵,供北約調動。
早前曾發表「北約腦死亡論」的法國總統馬克龍重申,只會在了解北約原則的情況下,才會投放資金並讓士兵冒險,承諾捍衛法國和歐洲的利益。■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