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屋量「舊債未清」利疊利 黃遠輝冀土地大辯論成解決契機
回顧過去5年基層市民的居住慘況,政府「屋債」纍纍,展望未來,又是否值得期待呢?根據客觀資料,房委會公佈的未來5年預期建屋量,似乎不容樂觀,公屋及資助出售單位比目標合共少5.5萬伙,更遑論追回過去5年的「屋債」。對此,建屋目標的「總決策者」張炳良解釋目標不代表承諾;其接任者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又指要「(再)後5年」才可追回。5年之後又5年,究竟「後5年」會否真的到來?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土供組)主席黃遠輝批評歷屆政府都是得個「講」,沒有認真回應市民住屋需求,冀去年展開的土地大辯論可成契機,放膽去做,這樣大家期待的「後5年」或真會來臨。■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廣盛
只談目標 忽略規劃
黃遠輝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始終認為長策訂出的目標客觀、合理,問題在於當時只談目標,卻忽略規劃土地的方案,以致落實長策目標的成效非常差強人意。他指出,如果當年同步成立土供組:「我]唔使浪費呢幾年,個社會、個樓價可能不至於到今日咁嚴重,民怨不至於係咁高。」展望將來,黃遠輝認為市民在未來5年仍然要「繼續捱」;只要政府「多做少講」,2024年有望開始償還部分「屋債」,拉近與長策目標的距離。
黃遠輝憶述,長策會首次開會時,多名成員已問:「(長策)只係講需求,咁土地供應呢?要知道有幾多地,先知道可以起到幾多屋。」而當時政府的回應是土地供應會由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領導的「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負責。
無認真回應市民住屋需求
然而,督導委員會顯然未有發揮功效,以致政府過去幾年一直喊「唔夠地」。有「公職王」之稱的黃遠輝認為,這是歷屆政府的「通病」,「尖銳讔縑A政府一路無點認真回應市民的住屋需求。雖然(前特首)曾蔭權、梁振英、甚至(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政府都視土地、房屋為重中之重,但執行力度唔夠,以致社會上出現一種觀感,就係土地主導權鬗j發展商手上,比如政府推多囍a出薄A發展商實力夠強的話食晒囍a,但又唔推出房屋,最後樓價升到離晒譜。」
黃遠輝認為,去年4月展開的土地大辯論是一個契機,「我]做鱈D常廣泛嚙堋腄A令到社會大多數人有共識,報告入面多個短、中期嚙龠絨ㄕ60%以上人鴾銕龤A可以將主導權還番畀政府。」
特首林鄭月娥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就納入了多個土供組的建議,比如運用《收回土地條例》和其他適用條例,收回3類私人土地,包括未納入新發展區或其他發展項目的私人新界棕地,估計約有450公頃,作百分百公營房屋及「港人首置上車盤」(首置盤)和相關設施發展。
方向正確 冀排除萬難
黃遠輝認為,政府方向正確,惟未知會否落實不力:「今次施政報告係講、係讀出薄A但做仲緊要,(政府)講話我會收(收回土地),你真係要收囉,講話我拎返主導權,你真係要做到至得。有無司法覆核?可能會有,但唔需要怕囉!你為鬫^應社會上面龠D求,鬖X法合理的情況底下,你真係唔怕去做。」他相信,政府若能企硬,依法排除萬難,市民才不會覺得政府得個講字,可挽回民望之餘,相信2024年有望開始償還部分「屋債」,填補房屋供求的缺口。
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於2017年卸任後,落實長策的重任便由現任局長陳帆負責,面對「屋債利疊利」的情況,以及未來應如何「償還」?香港文匯報記者就此邀陳帆作專訪,惟運房局回應表示:「局長因公務繁忙,未有時間接受訪問。」
其實,本月初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多名立法會議員批評公屋供應落後的問題,並炮轟該局只諉過於「唔夠地起屋」。陳帆當時回應指出,政府將以土地共享計劃、《收回土地條例》、壓縮規劃建設時間等方法,加快公屋建成量;而過往政府物色的210幅具短中期房屋發展潛力的用地當中,有130多幅已完成改劃,他預計上述措施會在長策十年計劃的第二個5年內逐步落實,屆時供求失衡情況應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