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江學海 > 正文

【古文解惑】名利如腐鼠 知足可常樂

2020-01-03

在學校裡找學生做事,通常會遇到以下三種反應:(一)視為光榮,樂意非常;(二)視為苦差,極力抗拒;(三)視為等閒,有無俱可。而在現實社會中,由於人的志向不一,價值觀同樣會有差異,待人處事的態度自然亦各有不同。因此,同一件事,往往有人或視為瑰寶,但亦有人會視為垃圾,一切但看個人心態如何。在《莊子.秋水》中,莊子亦借「惠子相梁」一事說明此理,其文曰:

惠子相梁①,莊子往見之。或②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③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④,子知之乎?夫⑤鵷鶵,發⑥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⑦不止,非練實⑧不食,非醴泉⑨不飲。於是鴟⑩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11?」

惠子在魏國當宰相,莊子前往看望,本屬美事。惜惠子聽信讒言,竟以為莊子前來乃為與其爭奪宰相職位,於是處處防範,提心吊膽。於是,莊子通過寓言,把惠子般重視名利的俗人比作貓頭鷹,又把自己比喻為志向遠大的神鳥,譏諷爭逐名利之徒不過就如貓頭鷹以腐鼠為寶那樣可笑,繼而凸顯自己不慕富貴的高潔品質。

據《莊子.秋水》及《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所載,楚王賞識莊子賢能,曾重金禮聘其為國家效勞,惟莊子不願為俗務羈絆,始終堅持拒絕楚王邀請,終生不仕。如果相關記載屬實,則莊子言出必行,能確實貫徹自己主張,殊為難得。然而,有一點必須指出,莊子批評的主要對象,應當專指那些在足夠應付日常生活所需以外,仍過分貪戀富貴、追逐名利的世俗官員,而並非那些為日常基本生活而奮鬥的一般勞動者,更不宜將之泛指一切有為之事,以為莊子之學完全不顧現實,無視人民生活。

其實,莊子最關注的,只是個人待事的心態如何,他反對世人為虛名俗利而耗損心神,因為在他看來,世間一切外在名利,都不及人內在的心神寶貴。《老子》曰:「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其理近同。人如果不懂得知足常樂的道理,擁有再高再多的名利,亦是枉然。

譯文

惠子在魏國當宰相,莊子前去看望他。有人向惠子說:「莊子到來,是想取代你成為宰相啊。」於是惠子感到恐慌,派人在國內搜尋莊子,搜了三天三夜。莊子去看他,對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名叫鵷鶵,你知道嗎?鵷鶵從南海出發,飛到北海,一路上除了梧桐樹外都不會停下休息,除了竹子果實外都不會進食,除了甜美的泉水外都不會飲用。此時,有一隻貓頭鷹找到一隻腐爛的死鼠,而鵷鶵剛好飛過,貓頭鷹便仰起頭盯着鵷鶵,怒吼道:『嚇!』如今你是否也想拿你的梁國來『嚇』我呢?」

注釋

① 相梁:梁,即魏國,因其建都於大梁,故又稱梁國。相,官名,相當於後世的宰相。此作動詞用,指當魏國的宰相。

② 或:文言不定指代詞,指有些人。

③ 子:古代對男子的敬稱。此指惠子。

④ 鵷鶵:傳說中與鳳凰同類的鳥名。王應麟編《小學紺珠》曰:「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朱雀;黃者鵷鶵;青者青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

⑤ 夫:文言發語助辭,無實義。

⑥ 發:出發。

⑦ 梧桐:樹名,自古被視為吉祥之樹。《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即將鳳凰與梧桐對舉。

⑧ 練實:竹子的果實。 

⑨ 醴泉:醴,甜酒。此用以形容泉水甜如醴酒。

⑩ 鴟:見載於《詩經.豳風.鴟鴞》、《山海經.西山經》等古籍,今俗稱貓頭鷹。

(11) 邪:同「耶」,文言疑問辭,相當於「嗎」、「呢」。

■謝向榮博士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