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青年江海濤開發「澳覓」 成澳門線上餐飲「首吃螃蟹者」
在澳門,有一個家喻戶曉的生活服務App平台--「澳覓」,其收錄的澳門本地餐飲、零售及美容美髮等行業商家超過5,000家,能夠便利地為消費者提供點評、外賣、團購等各類生活服務。自2016年6月正式上線以來,這個App的累計用戶數已經突破了100萬。在前不久舉行的2019澳珠企業家峰會上,「澳覓」獲得投資方青睞,作為項目代表之一正式簽約。今年三十出頭的「新澳門人」江海濤創業八年,將「澳覓」在澳門外賣配送行業的市佔率做到95%,月均交易額4,000萬元(澳門幣,下同),成為澳門移動互聯網「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香港文匯報記者 帥誠 珠海報道
在大部分人眼裡,擁有一份年薪近百萬的體面工作一定是件令人開心的事情。從江蘇前往澳門讀書,畢業於澳門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江海濤,卻尋思着轉換軌道。2011年,26歲的江海濤辭去了人人羨慕的澳資銀行客戶經理崗位,以「新澳門人」的身份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
步入互聯網創業行列之初,江海濤便憑藉着熟悉澳門市場的優勢,成功拿下了「騰訊微生活」澳門區官方合作夥伴資質。「當時的工作內容主要是以微信為載體,為餐飲、商場、旅遊等服務行業提供會員卡服務。」江海濤表示,正是在與騰訊合作的過程中,讓公司積累了寶貴的互聯網平台運營經驗。僅僅兩年後,隨着騰訊相關業務與大眾點評的跨界合作,江海濤再次憑借自身優勢,成為了大眾點評澳門區的總代理。
「當時大眾點評在澳門的平台定位只是為內地遊客提供澳門餐廳優惠券團購,澳門本地居民反而無法享受同等待遇。」意識到這一運營模式的缺陷和背後的潛在商機,江海濤終於決定自己開發一款專屬於澳門本地居民的線上餐飲平台。
5人團隊催生「澳覓」
作為一名行動派,2016年初,江海濤註冊成立珠海市蜜瓜科技有限公司,並用一個月的時間就組建了一支5人的開發團隊,考慮到互聯網行業的高風險,其他4名合作夥伴均是「兼職」創業。深度參與過大眾點評的澳門業務後,江海濤明白優惠券團購的道路已經過時,「當時正好是內地外賣送餐行業快速興起的時期,我也意識到外賣市場才是未來線上餐飲平台的主流發展趨勢。」歷經兩個月的開發設計,主打網絡訂餐和線下送餐的「澳覓」App 1.0版正式誕生,江海濤還清楚地記得,產品上線當天是6月1日兒童節,這款辛苦研發的產品,也成為這位「大男孩」給自己最好的節日禮物。
校園賺到第一桶金
「澳覓」App經過半年的系統調試和試運營後,江海濤首先想到的便是回到母校開拓市場。「通過前期調研我們發現,大學生是外賣消費的主流群體之一,加上澳門科技大學有相當數量的內地留學生,他們對『美團』的外賣模式已經非常熟悉,在使用我們App的同時還能帶動本土學生加入。」他說。
2017年「澳覓」正式進入澳科大校園時,恰逢該校食堂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校園食堂被責令整改,學生們卻還得想辦法填飽肚子。這個小小的突發狀況,無形中為「澳覓」爭取到了更多學生用戶,還省下一筆推廣費用。最終,江海濤賺到了「澳覓」上線以來的第一桶金。
然而問題也隨之到來。6月學校暑期到來,大部分學生放假回家,「澳覓」在澳科大的訂單成交量驟減七成,這一變化幾乎讓公司處於資金鏈斷裂的邊緣,拓展新的市場渠道成為當務之急。
推聯名卡拓展客源
依靠在澳門多年的人脈積累,江海濤很快便與中國工商銀行(澳門)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使用工銀澳門推出的「澳覓」聯名信用卡綁定「澳覓」App的當地居民,可享受首單線上消費減免38元及每單減免5元的優惠。聯名信用卡推出僅一個月時間,便收到1.1萬份用戶申請。由此,「澳覓」迅速實現了業績飛躍,從最初完全依賴學生市場,到獲得白領、遊客以及家庭用戶的青睞,成為澳門最大的外賣配送服務平台。
「澳覓」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家初創企業的成功,也為澳門上下游產業鏈帶來新的生機。澳門年輕人和內地同步體驗到了移動互聯網支付帶來的便利,今後赴灣區城市創業更容易「上手」。
為澳門老店尋生路
更為重要的是,那些因舖租不斷上漲被擠入窄街小巷的百年老店,終於不用擔心面臨交不起租金而被迫關門歇業的命運。只要進駐「澳覓」,便可通過線上平台接獲訂單,加上專業外送團隊上門取貨,不再對店面位置有硬性需求。
多家入駐「澳覓」平台的個體商戶表示,入駐平台數月內,線上交易額便能佔到整體生意的二至三成。
除了專心拓展市場,通過分析線上銷售數據,江海濤也看到外賣市場的無限潛力。「我們通過『澳覓』平台搜集的訂餐大數據顯示,所有外賣訂單中,有35%的消費者是從僅距離自己300米範圍內的商舖訂餐。」江海濤認為,這充分說明都市人群的消費習慣發生了改變,未來「坐在家裡訂樓下外賣」的消費者會越來越多,「因為『懶』是人類的進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