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白衣天使小姐姐在昆明街頭救活昏迷少年」的視頻火遍網絡,感動了無數人。這位小姐姐是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血管病中心外科監護室的一名護士,名叫楊昆娥,她自己的成長故事也是一段傳奇。11歲前沒上過學,住過牛棚,拾過荒,隨後父母雙亡。後來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學業。■《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
人來人往的街頭
年輕的護士把少年
從生命危險的邊緣救醒後
還脫掉外衣給少年穿上
讓少年偎依着自己等待急救車的到來
這成為寒冬裡最溫暖的一幕
經歷坎坷卻堅韌不拔
楊昆娥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是悲傷的
1991年她出生在雲南玉溪
從小跟着父母到昆明打工
住在西郊黑林鋪一個牛棚裡
11歲之前沒有上過一天學
因為家庭貧困
父親在她12歲時因病去世
她只有靠拾荒和母親相依為命
生活雖然困苦
母女倆卻依然樂觀而堅韌
然而不久母親也因病去世了
楊昆娥成了一名孤兒
家中雖然貧寒
但楊昆娥強烈地渴望讀書
11歲以前楊昆娥沒有去過學校讀書
只能在家中自學
為了鼓勵自己不要放棄
倔強的她曾經
照着一本《楊家將》的連環畫
畫了一幅穆桂英出征的畫
2002年初
楊昆娥11歲時
命運出現了轉折
一位好心人將她的情況
反映給了雲南省青基會
2003年
雲南省青基會
通過希望工程救助楊昆娥
12歲的她走進昆明市西山區
黑林鋪團山小學的課堂
成為一名三年級學生
雖然每天上學來回要走6公里山路
卻高興得像做夢一樣
回憶起當年的情景
楊昆娥仍難掩激動
團山小學免除了包括校服、水費、
上機費、春遊等一切費用
給予了楊昆娥最大程度的幫助
老師和同學會單獨給她「開小灶」
幫她補習
學習機會來之不易
小昆娥銘記感恩、刻苦用功
家裡沒電沒桌子
她就坐在小板凳上點着蠟燭學習
入學第一個學期
考出了語文95分、數學90分的成績
學校破格讓她直接跳級到
四年級下學期
銘記感恩回報社會
2006年7月14日
經雲南省青基會推薦
媒體對楊昆娥的故事進行了報道
對她的經歷給予了高度的關注
西山一中校長給她帶來錄取通知書
初中三年的學雜費全免
初中後
楊昆娥考上了昆明學院醫學中專部
通過努力
她報考了昆明醫科大學
繼續教育護理專業
如今本科畢業已經兩年
2005年2月22日
楊昆娥成為
雲南「希望工程助學進城計劃」
形象代言人
她曾先後榮獲
中國青基會「希望工程20周年希望之星」
雲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雲南希望工程20年希望之星」
昆明學院「青春勵志之星」等多項榮譽稱號
從小得到希望工程的「養育」
楊昆娥懂得知恩圖報
懂得堅強自立和關愛
一顆愛心的種子
也在心裡萌芽直到長大
她會主動為其他志願者做飯洗衣服
她看到乞討的人總會給錢
別人勸她不要給
她卻說十個人裡有一個是真的
那就做對了
她經常到養老院參與志願服務工作
到街頭分發愛心傳單開展公益宣傳
這個從小得到
希望工程「養育」的小姑娘
這個被眾多公益人稱作
「正能量中轉站」的小姑娘
正用自己的青春
書寫一個關於
感恩、回報、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從一名實習護士
到一名正式的醫護工作者
她將救死扶傷的信念銘刻於心
在愛心病房裡
經常能見到楊昆娥和同事
為孩子診療的身影
她經常和同事一起去山區
走訪先心病的孩子
對貧困山區的孩子進行先心病篩查
每到假期
她都會到省青基金會做志願者
她說自己就像雲南希望工程的「女兒」一樣「傳遞愛心,助人自助」
2019年底
楊昆娥當選雲南省青基會理事
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
把愛和奉獻傳遞下去
被救少年生命已無大礙
楊昆娥在街頭搶救的小男孩
怎麼樣了?
據醫院方面消息
目前
被救少年生命體徵平穩
已無大礙
面對男孩家屬的感謝
楊昆娥說
只要是醫護人員
看見這樣的事情
都會奮不顧身去搶救的
醫院的病房外陽光遍灑大地
病房內楊昆娥和同事們依舊在忙碌着
這個冬天格外溫暖
想起多年前自己畫下的穆桂英畫像
楊昆娥會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