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政協委員、香港南京總會會長王建陵,日前接受了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組專訪。訪談中,他就香港如何止暴制亂、重新出發,江蘇如何走好「下一步發展路子」,內地與香港如何合作共贏,發表了自身獨到見解。
納入國家治理體系
面對香港此前的亂局,王建陵認為,勇氣不可或缺,必須敢於亮明態度。對此,他身體力行。去年六月九日遊行衝突中八名警員受傷,香港南京總會率先前往慰問。其後,總會也帶頭登報撐警,是江蘇社團中旗幟鮮明地反對暴力、支持警察的中堅分子。王建陵表示,作為政協委員,這點擔當不可或缺。暴徒妄圖使用暴力行為讓人噤聲,越是如此,越不能使其得逞。他堅信香港始終是法治社會,要對警察、對政府充滿信心,決不能因為恐懼而不言,必須敢於發聲。
他進一步指出,止暴制亂,必須標本兼治。近來,亂象逐漸平息,但他反問:「暴力現象少了,是不是就沒事了?」並非如此。要根治頑症,必須正本清源。最核心的,是始終堅定「一國兩制」的制度自信,他指出,「一國兩制」及基本法是香港人的切身利益和根本福祉所繫。
其次,他引述了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近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評論:須將香港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如駱惠寧所述,「對於特別行政區而言,如果國家安全體制機制長期缺位,外部勢力就能夠無所顧忌進行滲透破壞,『一國兩制』實踐就面臨被衝擊和破壞的極大風險。」
但王建陵同時表示,既要打擊小部分違法亂紀分子,更要爭取大多數市民的認同。因此,政治上毋需過度「貼標籤」,藍黃之爭只會引起對立、撕裂及仇恨,沒有好處,需要警惕。
教育文宣雙管齊下
若想爭取最廣泛的民眾支持,王建陵點出,文宣及教育是重中之重。過往的二十多年,香港教育缺位,很多老師思想偏激,對歷史任意歪曲,這令他深感痛心。他認為現行的教育制度必須改革,首先必須要正視歷史,不能迴避。其次,要重新認識國家、認識共產黨,看到新的歷史時期下所取得的新成就、新突破,看到國家的發展新變化。
他特別強調,要多帶香港青年上內地走一走,看一看。對此,他言行如一。在其領導的廣豪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香港總部中,香港青年居多,他常與這些青年談心,告訴他們,對政府有意見很正常,但凡事要講事實,不能亂講、亂罵,必須實事求是。他也常派這些香港同事往內地出差,上海、南京、深圳,親眼去看,親耳去聽,最終事實勝於雄辯。
王建陵同時強調了文宣工作的重要性。他表示,相較於反對派,建制派的文宣力量顯得不足。而香港對內地的妖魔化觀感,很多便源自文宣不足。作為早年來港的內地人,他深切感到回歸二十多年來內地從未對不起香港,如今之所以離心離德,他認為文宣疲弱及教育缺位是主因。
保持銳氣轉型升級
王建陵是港商,同時也是江蘇省政協委員,因而為江蘇發展建言獻策,也是他的責任所在。對此,他首先引述了2014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的重要講話:「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六年來,他時刻回味並思考。近日,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的發言也令他感觸良多:「必須緊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下一步發展路子如何走』的時代之問,打破慣性思維,跳出舊有格局,始終保持探路者的銳氣和智慧」。
如何保持銳氣?他首先想到,江蘇是製造業大省,但江蘇的製造業仍停留在中低端層面,想提升必須轉型升級。以他所在的紡織行業為例,儘管最終成衣離不開人手操作,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但在織布、印染等過程中,只要能使用機器的,他都會買最好的機器設備。除此以外,不斷研發功能性面料以及創立自主品牌,也是他在轉型升級之路上所做的積極嘗試。
王建陵在山東諸城市設立了專門的技術研發團隊,面料或吸濕、或排汗、或保暖,功能各有不同。他的女兒則在自主創立童裝品牌,工廠設在蘇州,投資約一千五百萬美元。如今,這個名叫「My Little Korner」的童裝品牌,在香港荃灣、元朗、太古、九龍灣,都設有分店。從替人代工到建設自主品牌,王建陵認為,這是一條必由之路。
香港所長國家所需
內地與香港如何進一步展開合作?對此,王建陵也發表了自身看法。他認為,內地現在已經不缺少辦工廠的人,但專業人士,例如律師、會計師、智庫人才,都還是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因此,江蘇在探索自身發展路徑之時,便可諮詢香港智庫;又如在華為的孟晚舟事件中,熟悉加拿大司法體系的香港律師,就可提供幫助。王建陵又指,香港人對食品衛生的把控、高效的行政體系,以及一些相較軟性的文化建設,都可與內地交流、合作。
王建陵最後總結,要對香港有信心,亦要相信,香港未來的發展有國家支持,只要國家好,香港就會好。同時,香港在過去發展中總結的經驗、有過的教訓,也對內地有借鑒意義。總之,香港還是一塊福地、寶地,還是一塊充滿希望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