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毅在琉璃上繪製。 香港文匯報山東傳真
據記載,「雞油黃」琉璃色澤呈正黃色,光澤晶瑩,溫潤凝重,拋光後似被酥油浸潤,灩灩欲滴,因色澤、油潤度酷似母雞腹中的雞油,被貼切地稱為「雞油黃」。「雞油黃」琉璃在明初興起,盛產於清雍正、乾隆年間,由內務府會同山東巡撫衙門從博山琉璃藝人中徵調能工巧匠集中在造辦處閉門製作。由於其色澤雍容華貴,被尊為「御黃」、「黃玉」,為皇室和宮廷專用,嚴禁民間生產。
據《收藏投資導刊》報道, 歷史上雞油黃琉璃製作工藝曾經幾度中斷和失傳。1860年代,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宮廷造辦處遭焚燬,博山籍工匠被遣返。另外兩次中斷是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和1911年清帝退位。新中國成立後,博山美術琉璃廠於1971年決定恢復研製,經反覆試驗偶得的幾件「雞油黃」瓶坯,在廣交會展出時引起了轟動,被國外買家高價收藏。後來,在企業改制過程中,「雞油黃」研製資料和有關實物再一次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