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當前,文旅全行業自救存活成為首要任務,部分企業開始嘗試轉型創新,亦有部分降低運營成本、積極融資。
隨着各地陸續復工,2月18日起多家航空公司相繼宣佈承接政府、企業的「復工專機」,至2月19日已有18家航企加入此創新包機模式。業內稱,飛機能飛總比趴着好,且企業、政府的復工包機既能滿足社會恢復生產需求,亦可保障防疫工作。據了解,2月18日春秋航空9C8828航班就執行了一趟昆明直飛上海的復工包機航班,客座率基本滿員。
航企發疫情防控債融資
另外,不少航空公司還發行疫情防控債作融資,目前深航、廈航、川航等均已發債,其中深航發行一期5億元(人民幣,下同)、利率2%、期限180天的超短融債券;廈航則一連發了兩期共7億元的超短融疫情防控債,利率分別為2.3%、2.47%,期限分別為177天和268天;川航也發行了一期7.1億元、利率2.3%、期限270天的超短融債券。業內認為,發債可一定程度上緩解資金緊張,有助航空公司增強抗壓能力。
「要確保現金流,要活下來,要看得見明天的太陽」,景域驢媽媽集團董事長洪清華意識到,疫情影響行業或許要長達近半年,因此要有最強的危機意識,馬上要堅決地開展自我救贖。驢媽媽目前縮減一切可能的費用、剝離不良業務、杜絕虧損及沒有質量的增長,確保現金流,同時要確保競爭力。
儘管文旅部出台退還80%質保金給旅行社的扶持政策,但驢媽媽預計可退金額總和有800多萬元,相較數億元的損失,這個數字確實不大。洪清華強調,「目前唯一能做的是,每家公司每個部門挑戰極限式地降成本。」
攜程推語音導覽吸流量
2月19日,攜程聯合8家供應商,在網絡上免費開放超過3,000家景區的近7,000條語音導覽產品,讓遊客即使在家也能「雲旅遊」。此次免費開放的語音導覽產品,除了傳統的專業解說外,還有央視主播、演藝名人、歷史主播等,根據景區特點融合多樣的語言風格提供語音講解,滿足遊客的喜好和需求。業內認為,「雲旅遊」看似沒有實際收入,但帶來大批在線遊客流量,並保證了旅遊行業人員不散,這些無疑就是旅遊界的「早鳥計劃」,實際上已經在為疫後旅遊產品做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