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虎門大橋仍抖動 屬渦振 會消除

2020-05-07
■虎門大橋昨日仍然存續的抖動,專家分析是受到風力影響和慣性原因,會慢慢消除。網上圖片■虎門大橋昨日仍然存續的抖動,專家分析是受到風力影響和慣性原因,會慢慢消除。網上圖片

專家組指受風力和慣性影響 交通部派員指導全面檢測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俊明 廣州報道)據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顯示,大橋懸索橋自5日下午發生抖動後,抖動幅度呈現強弱不同的狀態。現場工作人員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大橋一直都有抖動,只是抖動幅度強弱的問題,例如6日8時35分至12時20分抖動幅度增強,但12時20分至6日下午又減弱。虎門大橋大修辦公室專家分析,目前大橋仍然存續的抖動,是受到風力影響和慣性原因,會慢慢消除。而虎門大橋管養單位已對大橋進行全面檢查檢測,國家交通運輸部也已組建專家工作組到現場指導,為虎門大橋恢復通車作準備。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集團連夜組織國內12位知名橋樑專家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進行了研判,初步判斷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鋼箱樑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了橋樑渦振現象。據現有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

振動有限 不會影響結構

虎門大橋大修辦公室副總工程師張鑫敏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說,渦振產生的原因是,風在橋面上與橋的自振頻率一致導致共振產生。虎門大橋產生的渦振是有限幅值、在低風速狀態下的振動。隨着風速的變化,橋的渦振會慢慢消除。目前虎門大橋仍然存續的抖動,是慣性原因,會慢慢消除。他進一步補充說:「由於受到風力和慣性的影響,一個結構振動後,不會馬上停止,但是能耗最終能消掉。」

「振動分為兩類,分別是顫振和渦振。顫振會對橋樑的結構產生影響;渦振不會,渦振只會對橋樑行車的舒適度產生影響。」張鑫敏稱,虎門大橋的顫振臨界檢驗風速是每秒79米,5日當天現場檢測到的風速是每秒10米至12米,屬於渦振,是有限幅值的振動,對橋樑的結構物沒有影響,虎門大橋的橋樑結構還是安全的。

虎門大橋自1997年通車以來,日均車流從建成時的1.84萬標準車次,到2018年12.17萬標準車次,早已超過日均車流量8萬標準車次的飽和度通行設計能力。張鑫敏稱,根據海內外經驗,一般大型橋樑經過20年後,會經歷運營養護的階段。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