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黔西一枝花......苦蕎粑」,這是坊間對包括大方在內的黔西北幾個縣人的長相的說法,引語中的是兩個縣的名字,雖然確鑿,但無需寫出,也不必探究。
前額寬闊、眉毛整齊、頭髮黑亮如瀑、唇線棱角分明。還有「水色」的面容,往往白裡透紅,恰如胭脂蘿蔔。熙攘人群中隨處可見,最妙的還是小街小巷,轉過街角,迎面而來或是擦肩而過,人去遠了你才敢回頭,心裡有隻小兔或者小鹿。
一望而知這是在寫大方人。看官有所不知者,這樣的「水色」,不光屬於大方女子,同樣也屬於大方男子。一枝花一枝花,成因何在?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首先是氣候。「好個大方城,罩子壅(當地方言,罩子即大霧,有漫湧、籠罩之意)齊門」,說的是大方;「天無三日晴」,是大方氣候的確切寫照。沒有工業,至今也沒有,所以霧多而無「霾」。常年在大霧裡浸染,能不能養成這樣好的「水色」?
最大的可能還是飲食。大方人吃飯,最講究葷素搭配。酸菜豆湯連渣鬧,酸湯豆腐菜豆花是素湯菜主角,家家吃,天天吃,每一頓都不會沒有一鍋素湯菜。素湯菜往往還是「火鍋」,煮起吃,熱呼呼地吃。鍋往往是當地砂土燒紙的砂鍋,灰黑油亮地坐在火爐上,鍋沿架一塊火鍋板,火鍋板「凳」一碗素辣椒蘸水,「凳」一碗蒸好的臘肉,或許還有一碗筒筒辣椒加苦蒜炒的臭豆腐乾,齊了。一家人圍桌火爐吃,一人就是三大碗,少不了的。
以火鍋板為界,板上「凳」葷菜,下面是素菜。純素,講究的是原汁原味,素到家。說不好幾大主角誰出場次數更多一些,誰更「當家」,但酸則是其中的靈魂。酸菜豆湯自不必說,其它幾樣,連渣鬧、酸湯豆腐菜豆花也好,都要用酸湯「點」,正所謂「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竄竄(意思是腳顫抖,走不穩)」。喜吃酸能不能養顏不好說,但開胃、消積化食則毋庸置疑。如此飲食之男女,陰陽協調,風調雨順也就不奇怪了。
飲食習俗與性格有無關係不得而知,只知道大方人做事,講究「一錘一朵火」。當地起房坐屋,愛在山上開採大青石。大青石上要雕花,石匠一錘下去,火星飛濺,就是「一錘一朵火」。用來說大方人,「一錘一朵火」,則類似擲地有聲,說到做到,絕不打馬虎眼。要說到他們為人,往往是在一家吃飯喝酒,送出家門,還要送到你家門口。之後,又從你家門口,送回這家門口。如此送來送去,有時就會送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