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聚焦兩會 > 正文

大灣區列全國三大高質發展動力源

2020-05-25
■今年大灣區建設的一項重點是港澳和內地的規則貫通。 圖為一名港人在香港一間銀行開內地戶口 。 受訪者供圖■今年大灣區建設的一項重點是港澳和內地的規則貫通。 圖為一名港人在香港一間銀行開內地戶口 。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兩會報道)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提「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灣區被列作全國高質量發展三大動力源之一。國家發改委秘書長叢亮昨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大灣區建設的一項重點是「穩妥推進規則的銜接和貫通,特別是港澳和內地的規則貫通」。

推進港澳內地規則貫通

叢亮說,今年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對沖疫情影響,首要就是打造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2019年,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8.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23.7萬億元和11.4萬億元,佔到全國的比重達到44%。「這三大動力源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要實現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這三大動力源的引領作用。」

叢亮表示,今年穩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繼續堅持「一國兩制」、依法辦事,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穩妥推進規則的銜接和貫通,特別是港澳和內地的規則貫通,不斷提升大灣區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加快雄安重大項目建設

至於京津冀協同發展,叢亮說,今年要制定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引導和倒逼政策體系,加快推動雄安新區的重大項目建設,盡快拉開建設的框架,給北京城市副中心「量身定制」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而長三角方面,盡快把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自由貿易區新片區等重點區域抓出成效。

在穩定外資方面,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儘管外部形勢嚴峻,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住外資基本盤。今年將有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在中國落地,涉及電子信息、新材料、先進製造等領域。發改委將協調地方在用地、環評、規劃、能耗等方面給予支持保障,通過快捷通道、包機等方式,為外資項目的國際經貿人員往來提供方便,支持項目加快實施。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寧吉喆表示,將出台2020年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在過去三年全國負面清單已經從93條減到40條的基礎上,繼續大幅壓縮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提升服務業、製造業、農業領域的開放水平。

今年還將出台2020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繼續增加鼓勵類條目,重點是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潛力,使更多外商投資能夠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等政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