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民幣國際化遇好時機

2020-06-04

疫情中「去中國化」擔憂抬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呼聲再起。「全球對人民幣的依賴度太低,給『去中國化』帶來了便利。」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幾乎只有中國GDP在全球份額的十分之一。當務之急是加大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力度,提升人民幣在國際儲備和結算中的比重。

他說,從外部環境看,大規模量化寬鬆所提供的充足流動性,可能在全球範圍內需要尋找新的配置資產,而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的吸引力不斷凸顯。在這一條件下,繼續推動金融市場的開放,吸引資本的流入,並且抓住這個時機,適當地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化,使中國的企業在進行海外佈局、產業鏈維護過程中,能夠有更多使用人民幣的空間去支持融資、支持國際經貿活動。

經濟率先回升利升值

社科院世經所研究員張明提出,過去十年人民幣國際化經歷了上升、下降、回升三個階段,總體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時,人民幣國際化提速;當出現持續貶值時,人民幣國際化減速甚至逆轉;2017年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向波動,單邊貶值壓力減少,人民幣國際化有所回暖。疫情控制後,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新機遇。屆時,中國經濟率先反彈回升、人民幣匯率溫和升值、國內股市債市對外資吸引力增強,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專家指出,近期中國金融領域加速開放,金融開放多數措施已落地,未來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為投資者提供便利。長期看,金融市場深化、開放及制度完善非一夜之間可完成,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最終還需要更好的產權保護、法治等制度性因素。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