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曉菁)環球經濟陷入困局,傳統企業難免被波及,部分中小企業務萎縮和裁減人員後,會選擇退出寫字樓,對共享空間經營者而言,這或許是個難得的機會。就在大家憧憬行業美好之際,WeWork上市失敗,並傳出放棄灣仔、尖沙咀及觀塘據點,行業前景不再光明,投資者也換以更為謹慎的態度。
黃崑日認為,疫情好轉和行業受創並行,恰好是一個行業洗牌的時機,經營者不能再盲目擴張業務,而該停下來思考共享工作空間的可持續經營和發展。
Commons Workshop在灣仔和尖沙咀的兩處物業均為自持,省去了最大的租金成本,「重資產組合並不可取」。管理者應將重心移向改善空間的環境氣氛,體現裝修風格、茶水間、虛擬辦公室等附加服務的價值和貼心,諸如此類才能與傳統辦公室更有分別,且更為創新有特色。
附加服務彰顯自身特色
他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人願意接受共享工作空間這個理念,公司通過這次的1,000元優惠,能更好地普及這個概念。尤其是那些一直在寫字樓工作的中年創業者或企業,其實大部分不太能理解共享工作空間的概念。
的確,1,000元的租金幾乎是人人可負擔得起的價格。對於一些工作地點較自由的租戶,就算是找個不嘈雜又體面的地點見客,相信1,000元的「空間」,也能是很多創業者的不二選擇。
這個「空間」在香港顯得更為重要。疫情令大部分人都經歷了時間不等的「居家辦公」,但始終香港居家空間太細小,且在家工作效率較低。市場上的共享工作空間陸續推出了優惠,希慎甚至還打造了「生活+工作空間」的結合。希望疫情一過,本港市場上的共享工作空間也能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