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按:不同語言或有着差天共地的文字、符號、發音元素,但背後其實亦藏有類似的邏輯規律。語言學奧林匹克(語奧)便是以世界各地語言片段為材料,透過提供相關語言編碼方式的差異性,以及一些例子與已知信息,讓參加者即使面對未知的語言,亦能以邏輯思維和綜合解難能力,拆解其規則結構,並作靈活的歸納與推理。
香港文匯報推出專欄,邀請理工大學香港語言學奧林匹克競賽團隊,介紹有關的語言學小知識及挑戰題目,助大家從中學習,訓練觀察及思維能力。
【語言學小知識】
自公元七世紀以來,藏文就被用於書寫藏族語言。同時,藏文也是不丹語和拉達克語等其他語言的書寫系統。藏文有30個基本字母。作為元音附標文字的典型代表,每個基本藏文字母表示一個輔音,所有輔音共享一個固有元音 a,在默認狀態下,a 與輔音一起發音。除了固有元音 a 以外,藏語中還有另外4個元音,這4個元音由變音符號(即,在字母上方或下方放置的元音標記)表示。
例如,音節「 」的發音為ta(元音為默認的固有元音a),而音節「 」的發音則為ti(「 」是標明元音i的變音符號,將其放在字母「 」上方以改變元音)。藏文形成複輔音(一組連續出現的不含元音的輔音)的方式也很有趣。當多個輔音同時出現時,輔音可以寫成其中一個輔音的下標或上標。當然,輔音也可能出現在其中一個輔音之前或之後的位置。
藏文文字代表的是古典藏文的發音。自11世紀以來,藏文的拼字法基本保持不變。而藏語的方言則跟任何語言一樣,在這幾個世紀中不斷發生變化。因此,藏文與現代藏語方言並不能一一對應。
藏文有幾種不同的轉寫系統。1959年制定的威利轉寫系統是最有影響力的方案,已被許多學者採用。該系統嚴格遵循藏語文字,因此不能體現現代方言的發音。藏語拼音是中國官方使用的主要用於專有名詞的系統,它轉寫的是拉薩方言的實際發音。也有一些嘗試使用國際音標來轉寫藏文的方法(如Jacques於2012年提出的系統),但這類系統並不適用於非專業人士。為了方便更廣泛的讀者群體使用,西藏和喜馬拉雅圖書館(THL)提出了THL標準藏語簡化語言學轉寫系統,作為一種代表藏語實際發音的簡化系統。 ■楊一可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博士生
【挑戰題】藏語
藏族語言通常由藏文字母書寫,包括多種現代方言,例如衛藏方言、康巴方言和安多方言。藏文的書寫系統相對保守,可以反映久負盛名的古典藏語的音系。與古典藏語(Classical Tibetan)相比,現代藏語方言(即新藏語,New Tibetan)在音系系統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