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小股東心聲

2020-08-04

李生:派息無期 未來或斬纜

小股東李生目前持有10手滙控,平均買入價每股約54元。李生指,疫情下銀行業績受影響是無可避免,不過滙控因為英國監管機構要求,承諾年內不派息,令他感到十分憤怒,因為上半年業績全靠亞洲業務支撐,認為滙控接受英國監管機構要求猶如「妹仔大過主人婆」,忽略一直支持該行的眾多香港股東。不過滙控股價愈跌愈有,加上派息、回購遙遙無期,亦令他更心淡,因此未來或斬纜。

湯文亮:有貨冇貨都唔好買

一直有揸滙控股票的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表示,滙豐業績在疫情下還可以說過得去,但管理方法實在太差,根本沒有理會小股東感受,只識得向美國叩頭。「最傷不是滙豐小股東,而是滙豐自己,一間世界級發鈔銀行可以搞成咁,我唔識得評論,在現階段,有貨的唔好賣,冇貨的唔好買。」

蔡先生 :投資沽輪 回報不錯

一直有短線炒作滙控的散戶蔡先生,早在兩年前已一直買入滙控「沽輪」,當時滙控股價還在80元以上。作出這個決定,主要是滙控的業績反映全球經濟環境,而全球經濟明顯在2018年頭便開始缺乏動力,及後更因為中美貿易戰開打而明顯轉弱,加上今年的疫情等因素,所以滙控絕對「易跌難升」。至於這兩年所買入的沽輪,他只透露「回報率不錯」。

岑女士:收息多年 未擬放手

長線持有滙控的散戶岑女士大約在金融海嘯後買入了滙控,當時的股價並不算高,約50多至60元左右,她一直以收息為主,所以股價變動對她來說問題不大,「就算不買滙控也要買其他收息股。」不過今年滙控不派息、而且派息無期,她就表示很不滿,「滙豐要給出一個時間表,讓我可以有點預算。」但她坦言沒想過「換馬」,主要因為目前滙控未「返家鄉」。不過就算真有一天股價重上「水面」,她又未必會捨得放棄該股。

陳先生:低撈小注博收購

透過銀行做月供滙控股票的小股東陳先生指,沒有仔細看業績的詳細數字,不過看圖表,覺得股價跌穿30元都不意外,但他認為仍可買少少博反彈,「滙豐的風光日子已過,如果不做重組及策略上的改弦易轍,好難有運行。香港始終是它最大盈利來源,不排除內地股東會買起佢,可以收少少貨博少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