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博士 京東數科研究院院長
近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通過網絡會議形式召開了主題為「中期展望:當前宏觀形勢與經濟走向」的專題研討會,邀請政府部門有關負責人、專家學者與市場人士就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下半年經濟走向、相應的對策建議等進行分析與展望。京東數科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結合京東大數據分析了疫情中的消費行為新動態。沈建光認為,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如何促進下半年的正向消費,其中最核心的是如何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特別是農民工的收入水平,着力保就業、保市場主體。
以下為原文:第一,下半年國際環境存在不確定性,大選因素左右中美關係。最近與一些美國的資深學者進行交流,有幾個基本事實非常清楚。首先,特朗普全面落後於拜登,民意調查顯示其在各個搖擺州都落後十幾個點,只靠傳統的經濟牌,很難在三個月內扭轉劣勢。特朗普的競選策略是打衝突牌,與拜登相比,他有一點非常突出,給美國公眾的印象更強硬。在國家利益對外方面,美國公民還是認為特朗普會比拜登做得好。
在這種背景下,從特朗普策略來看,他很傾向於挑起與中國的衝突和爭端。我覺得這種說法值得重視。從現在特朗普政府的角度考慮,任何對大選有利的事情,他們都可能去做。目前的休斯頓領事館關閉、否認中國南海主權等事件可能都與這個有關。加強現任總統的管制權威,可能是特朗普打的競選牌。
按照這個邏輯,接下來的三至四個月特朗普對中國的態度很難看到轉機。對於我國自身來說,最重要的是不要被美國當前策略牽着「鼻子」走,保持冷靜非常關鍵。特朗普競選前的各種變數,其對中國的布局,可能不只是南海問題,還有金融制裁。但我判斷,不至於是全面的金融制裁。第二,從京東大數據看消費行為的新動態。通過京東大數據發現,雖然6月份網上消費數據不錯,京東618增長也非常強勁,但是全國線上加線下的整個零售業是負增長,反映了生產端的恢復遠遠快於需求端。其中有三個比較有意思的發現。
首先,在6月份,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消費好於四五線城市,高收入人群人均消費增速是增長的,低收入人群的消費是下降的,這與疫情前有很大不同。這可能因為經濟受疫情衝擊環境下,中小微企業僱傭中低收入者較多,大企業、金融附加值高的高新科技產業受到的衝擊較小。
疫情導致很多隱性失業
其次,通過人口地址遷移數據看到,很多在一線城市的農民工並沒有返城,有很多隱性失業。疫情對農民工、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影響非常顯著。一線城市遷出到四五線城市的人群佔整個遷出的50%以上。第三,消費方面,受疫情衝擊,高收入群體中,電子產品等居家設備的支出大幅增加;低收入群體中,這方面的支出下降。通過大數據分析看到,高收入群體在家庭通訊用品上的消費可以用來支持遠程辦公,工作收入受到的影響較小。而中低收入群體沒有辦法遠程辦公,反而沒必要在這上面開銷,並且如果沒有收入,也不會在這方面進行消費。
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如何促進下半年的正向消費,其中最核心的是如何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特別是農民工的收入水平,着力保就業、保市場主體。我認為當前的財政支出還是比較注重「新基建」,包括投資,而對農民工的收入補貼討論得非常少。這一塊下半年應該考慮加強。■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