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廣華最少6病人院內染疫

2020-08-12
廣華醫院6病人染疫。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廣華醫院6病人染疫。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屢除罩「大聲公」疑群組源頭 昨增33確診近半源頭不明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確診個案昨日進一步回落,單日新增33宗確診個案,是三星期以來的低位。不過,公立醫院感染群組繼續受關注,其中廣華醫院昨日再多兩名病人確診,以及一名男護士初步確診,令該院累積染疫個案增至十宗。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視察廣華醫院後表示,該院「爆疫」最少有六名病人疑在院內染疫,源頭疑是其中一名病人經常除下口罩,大聲說話或罵人,而令病毒經噴發的空氣微粒傳給其他確診者,加上該院正進行重建工程,部分病房關閉,仍接收病人的病房變得擁擠,容易傳播病毒。■香港文匯報記者 成祖明

昨日33宗新增確診個案中,一宗為輸入個案,有32宗為本地感染,當中15宗屬源頭不明,17宗則與之前確診個案相關,其中10宗相信與家人和朋友聚會相關,其餘則相信與工作場地相關。

男護初步確診 太太醫院工作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昨日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廣華醫院一名在E7外科病房工作的男護士初步確診,他在兩三天前開始流鼻水,前天為最後上班日。E7外科病房早前有兩名確診者曾經入住,分別是70歲男子(個案編號4100)和54歲男子(個案編號4167)。

何婉霞指出,該名男護士居住的大廈亦有兩名確診者,其太太也在廣華醫院工作,被列為密切接觸者,被送入檢疫中心。她續指,該名男護士在工作時有穿着合適保護裝備,也沒有為確診病人作如插喉等高風險程序,用餐時也有與同事分隔開,因此沒有病人或同事被列為密切接觸者。

不過,由於廣華醫院連日來已有十宗確診及初步確診個案,醫管局關注有關個案是否有關連性。何婉霞認為事情相當複雜,同時留意到社區有很多不同個案,未能辨別哪些個案是院內感染,哪些是社區感染,故邀請袁國勇昨日視察廣華醫院的感染控制措施並提出意見,也會考慮進行基因排序,釐清感染群組的源頭。

袁國勇昨日視察後表示,由上月22日至本月9日間,相信有6名確診病人在該院內感染病毒,這些病人因應自身的病情曾被轉至3個不同的病房或病區,不排除再發現新的感染個案。他認為,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病毒可由空氣、飛沫或共用器具傳染,但最大可能源頭為其中一名病人經常除下口罩,大聲說話或罵人,過程中可噴發很多空氣微粒,而病毒會經空氣微粒傳染他人,病毒某程度可經空氣傳播。

袁國勇進一步解釋說,該名疑似「源頭」的69歲男病人於7月22日病發,轉病房後感染另一病人A,其後病人A再傳染另外三人,三人中再有一人傳染給另一病人,涉及三個病房。他呼籲病人須在院內戴好口罩,飲食時不要交談,也不要大聲說話。

至於昨日初步確診的護士,袁國勇認為與6名病人的群組沒有關連,因其家人同一時間出現病徵,故相信是社區感染。

一半地方封閉 病床更擠迫

袁國勇指出,廣華醫院大部分病房空氣流量足夠,但個別位置如轉角位空氣流量不夠,礙於醫院正進行重建工程,約一半地方被封,令病床擠迫,院方會盡量增加空氣流量。他認為其他醫院早前已出現院內確診個案,形容廣華醫院現時才有案例「已經算幾好」。

另外,北區醫院有護士替一名剛入院的病人抽鼻咽拭子樣本時,沒有戴面罩,其後病人確診新冠肺炎,該護士要接受28天醫學監察和安排進行測試,其測試結果呈陰性。何婉霞指出,該護士只有戴N95呼吸器、安全眼罩及保護衣,沒有戴面罩,藉此提醒醫護人員照顧任何病人,須佩戴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