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故事畫在牆圍 炕圍畫迎嶄新傳承

2020-08-25

斑駁的舊房堙A夏日的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屋堛漱g炕上,將牆上的彩繪映襯得愈加精美。畫匠張三鐵喜歡坐在炕上看這些畫,他常說,「這些牆上的畫,是故事,是風景,同樣也是生活。」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內蒙古土默特地區,鄉村堮a家戶戶都有一盤土炕,土炕牆圍上的炕圍畫是那個年代最流行的房屋裝飾。人物故事、自然風光、花鳥魚蟲,種類繁多的精美畫作不僅展現了人們精湛的繪畫技藝,也凝結了鄉村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記載了粗茶淡飯堛甄I點滴滴。

「在那個年代,土默特地區每個村子都有炕圍畫的畫匠。」雖已年過古稀,但說起炕圍畫,張三鐵仍能滔滔不絕地講很久,「過去人們把家堛熙Q褥放在炕上,一家人吃飯幹活也都在炕上,為了避免牆灰弄臟衣服被褥,人們便圍繞牆面刷上70厘米高的圍子,畫匠在圍子上畫人物或風景,再刷上清漆,這樣既保持了整潔,還能在視覺上帶來美的享受。」

1971年,張三鐵背起畫筆與顏料,開始了自己走鄉串戶繪製炕圍畫的生活。「那個年月生活條件不比現在,畫一組炕圍畫對一個家庭來說是件大事。」處理牆面,刷上白底,畫上邊道和「池子」,在「池子」媯e上花鳥魚蟲和山水人物,用膠礬水和清漆「封面」,精美的炕圍畫就完成了。「說起來很輕鬆,但這媮椄O有很多講究的。」張三鐵笑蚖﹛A「最出名的邊道叫『萬』字邊,它堶悸滿y池子』是炕圍畫的主要內容,而『池子』也分『主池子』和『副池子』,我們一般在『主池子』媯e山水和人物,在『副池子』媯e花草和飛鳥。」

在張三鐵看來,炕圍畫是能代表那個時代田園生活的藝術品。「畫一組炕圍畫一般都要4天左右,這幾天雖說辛苦,但畫好的作品保存50年是肯定沒問題的。」張三鐵說,隨茈肮§囓騥V來越好,鄉村的土房逐漸被磚瓦房、樓房替代,炕圍畫也逐漸淡出了市場,但它的藝術魅力依舊不減當年。

2008年,炕圍畫作為民間美術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09年被列入內蒙古自治區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張三鐵也在2010年成為這一項目的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2019年,為獻禮國慶,張三鐵繪製了一幅以《三國演義》為故事內容的30米長炕圍畫長卷,將炕圍畫從炕頭「搬」到了紙上,炕圍畫也迎來嶄新的傳承方式。

「現在的土房和土炕越來越少,但炕圍畫這門藝術不能丟。」張三鐵說,他最近正在學習用手機做網絡直播,爭取早一天把炕圍畫「搬」上網絡。「依託網絡平台去宣傳炕圍畫,能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和了解它,這門藝術也能更好地去傳承和發展。」 文、圖: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