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工廠智能化 人才需全能

2020-09-01
■ 畢業季,各招聘會如「雨後春筍」,製造業仍是人才第一吸納大戶。 香港文匯報記者盧冶  攝■ 畢業季,各招聘會如「雨後春筍」,製造業仍是人才第一吸納大戶。 香港文匯報記者盧冶 攝

「受疫情影響,今年求職壓力的確不小。」吉林省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導師徐鑫講,一是企業縮招,崗位減少;二是在疫情影響下,有些單位把筆試和面試的周期拖長了,使得招收效率變低了。「這些因素會加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但在大環境如此的情況下,能否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還要看自身條件是否過硬。」

近幾年,國內製造業持續轉型,需要的人才類型也在不斷改變,能夠操作、檢測智能設備的高端人才越來越受歡迎。徐鑫說,「傳統勞動力要想邁入智能工廠的門檻,提高綜合素質是關鍵。」

一汽集團人力資源部同樣指出,現階段,企業發展重心正從資本向高素質人才偏移,製造企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十分強烈。「必須看到,人類未來的工廠將逐步自動化、智能化,工人也是工程師,待遇應高於社會平均收入。很長一段時間,能為社會帶來高附加值和高就業率的,仍要靠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

「管理也必須懂技術」

「傳統的製造業,裁員和減招是存在的,但是就業的壓力還不算大,短時間還不會出現拐點。」長光衛星人力資源部部長鮑海明告訴記者,前幾年的新興製造業,本科學歷還可以,但現在基本都卡研究生學歷。

商業航天處於朝陽期,對人才的使用和儲備有大量的需求。鮑海明說,長光衛星現階段多為設計和製造崗,未來預計衛星影像數據應用領域至少也有600人的缺口。研發和管理要同等看待,公司大部分管理人才也是從一線研發過渡來的。「管理也必須懂技術,需要知道一線需要什麼。」

鮑海明坦言,航天前期投入特別大,雖然公司還沒有盈利,但每年吸引人才都要花掉一個多億。「我們的薪資待遇在長春市最高的,員工平均月入12,000元左右。對於二三線城市來的畢業生,誘惑力很大。」

鮑海明介紹,每年公司都要走進校園進行宣講。預計今年新招入崗的人數將突破百人。此外,還計劃吸引100多名2021年畢業的大學生,為他們提供實踐平台,提升走向社會的競爭力。「目前,應屆畢業生都已到崗,公司也突破了500人。」

德國知名汽車配套產品供應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中國區總裁湯恩表示,很有信心實現中國市場的比例增長。「我們對各類汽車電子和管理人才,尤其是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這些年跟中國各高校的合作很順利,畢業生的基礎都很好,有闖勁、有創新能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