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旻 南京報道)「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郊外的雪原上,在武漢和南京的上空,在中國東北的群山之間,俄羅斯和中國曾並肩而戰,眾多不屈不撓的士兵血流成河。」9月3日,俄羅斯駐上海領事館總領事亞歷山大.史瑪聶福斯基在南京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憑弔抗日航空烈士紀念活動中表示,「中國是最早抗擊法西斯侵略的國家。戰爭中,蘇聯和中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捍衛了自身與各國人民和平發展的權利。」活動主辦方中山陵園管理局副局長廖錦漢表示,9月3日這個日子值得永遠紀念,75年前,中國空軍同蘇聯、美國等國的援華勇士並肩作戰、捨生取義,用寶貴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向中外抗日航空烈士獻花
紀念活動以「和平」為主題。在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廣場,俄羅斯駐上海領事館總領事亞歷山大.史瑪聶福斯基、白俄羅斯駐上海領事館總領事安德烈.安德烈耶夫,與江蘇省、南京市社會各界代表120餘人向航空烈士紀念碑獻花。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作為內地首座國際抗日航空紀念館,真實記錄了抗日戰爭期間,中、蘇、美等國空軍在中國大地上聯合抗擊侵華日軍的英勇歷史。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廣場上,30塊英烈碑178座墓碑肅穆矗立,上面鐫刻着4,296名中外抗日航空烈士的英名,成為紫金山下捍衛正義、守護和平的歷史豐碑。
抗日航空烈士夏崇本的外孫女周曉復早早來到刻有外祖父英名的墓碑前,將鮮花細心地粘在墓碑上。今年62歲的周曉復每年清明和抗戰勝利紀念日都會來這裏看望和陪伴外公。她說,「記住歷史不是為了仇恨,而是記住戰爭的殘酷,每一個犧牲的烈士身後都有一個破碎的家庭,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80餘航空烈士文物多為首展
《和平的榮光-抗日航空英烈文物、檔案專題展》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與紀念活動同步開展,據廖錦漢介紹,展覽匯聚了該館近年來徵集到的80餘件中外航空烈士的珍貴文物和檔案,其中大部分為首次公開展出。
此次展覽展出了美籍華人陳燦培博士於2015年捐贈的美國飛虎隊米奇.戴安波羅士兵的獎章、臂章、胸章、鈕扣、領章及血符。
據紀念館高煒介紹,「這個血符非常珍貴,為首次展出。」高煒說,當年美國空軍援華時期,美國飛行隊員在受傷或者是遇到困難時,憑着血符才能得到中國軍民的救助,「因此,血符就成為他們當時的救命符。」血符分為好幾種質地,該館此次展出的這件是用於中印緬戰區的絲質血符,極為罕見。
此外,還展出了飛行員梁國璋烈士生前的相冊,該相冊為梁國璋烈士兒子梁世偉、女兒梁安麗於2014年共同捐贈。
梁國璋烈士1933年黃埔軍校八期畢業,1937年畢業於中央航校。1938年1月5日,梁國璋第一次升空作戰,就炸中了敵人飛機。隨着戰事的發展,梁國璋轉戰上海、成都、武漢、重慶,多次炸毀日軍機場、軍艦、指揮部,有記載的戰績達到13次之多,先後獲得二等和一等宣威獎章,並升任中國空軍第八大隊副大隊長。在1941年2月份,他試飛新飛機,飛機故障墜毀陣亡,年僅30歲。
紀念館表示,當時,更多的中國空軍飛行員犧牲時只有20多歲,起飛往往就意味着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