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投資理財 > 正文

【均值回歸看投資】大市繼續築底

2020-09-21

能源及股市分析家、浸會大學退休教授、專欄作家「張公道」周全浩教授

上周的港股整周於窄幅波動,恒指收於24,455點。大市受到若干項重要因素主宰,一為中美的爭拗白熱化,二為美國的股市及科網股大幅波動,三為恒指於9月7日換成份股及調整各股的比重,機構投資者仍在轉換的過程,未完結,對大市甚具影響力。

以「均值回歸」理論看,港股仍沿着過去半年所形成的軌跡移動。即熊市已找到底點,開始回升,歷次起初回升的半年至9個月,恒指都在相對低位的一個區域築底,形成大型上落市,打穩基礎後,遲些向上飆升。

目前這一個底部區域處於23,500至26,782點之間,(下面21,139至23,500為一個尖底,為時極短),已經運行五個半月,踏入末季應會有所突破。應是向上突破,升越26,782點,機會遠大於跌穿23,500。

由於本文開首所指的三大因素,令到9月的港股暫時被困於25,254至24,213點的1,041點範圍內,料9月餘下的日子,恒指無法跳出上述的底部區域。中美的爭拗全方位展開,由貿易戰擴展至政治及科技的層面。世貿已經宣判美國對中國所徵收的額外關稅不合法,美國不理,反指世貿不對。美方又與台灣的蔡英文政府眉來眼去,派高官往訪,增加軍售,助長「台獨」的氣焰。美國軍艦頻頻在南海耀武揚威,利用印太協作戰略拉攏印度在中印邊境滋事等軍事行動向中國施壓。

科技股比重增大添波動

對股市打擊最嚴重的是,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的封殺,繼華為之後,其他科技公司如中芯、TikTok及騰訊等,亦被打壓。鑑於科網乃中國發展新經濟的尖刀,而且在不少層面走在世界的前頭,美方此舉破壞性甚大,港股剛增大科技股的比重,焉得不受窒?

其次,過去數月,受到無限量放水,兼且特朗普政府刻意催谷股市,以爭取連任所引致,美股迭創新高,尤其是大型科技股,升到天頂價。任何時候吸入的股民都賺到笑不攏嘴,頭腦稍為清醒的股民都會感到位高勢危,令到美股在歷史高位的頂部10%內,大幅上落。如此情景,港股的股民亦開始擔心,若然美股瀉下去,港市必遭受池魚之殃。

另外,今次恒指轉換成份股,眾多銀行股首當其衝,其比重被削減,加上受到疫情所打擊,盈利大幅倒退,又要面對龐大的壞賬。無論是滙豐控股(0005)還是領導性的內銀股如建行(0939)及工行(1398),皆跌到四腳朝天,大大影響股市的氣氛及普羅股民的心情,港股怎能飆升?

今周的股市料可守於24,213點之上,作最壞打算,可能一觸24,000點。但今周的高點卻最少可升回24,700之上,市況稍穩,甚至可見25,000點。

持有被踩扁的大藍籌者,此時不宜沽出,蓋大勢力早前大量沽售,當中有龐大數量的空倉,到某些位它們會大量補倉,還貨與大家;同時,疫情過去後,經濟有起色,此等公司的盈利將回升,帶起股價,因而無需賤賣,替超級大戶提供平價補倉的機會。「均值回歸」理論的核心宗旨為,平買貴賣。

註:作者著有《你要知道理財投資的88件事》,亮光文化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