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月圓人難圓 但願「碼」上有

2020-10-01
■ 阿誠只能透過視像電話與身在武漢的父母慶祝中秋佳節。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阿誠只能透過視像電話與身在武漢的父母慶祝中秋佳節。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在港武漢青年:一個人吃月餅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事

每逢佳節倍思親。疫情肆虐下,多少跨境家庭基於各種原因被迫與家人分隔兩地,寓意人月兩團圓的中秋佳節,對他們而言倍感神傷。香港文匯報追訪這些家庭,聽取他們細訴身處「月圓人難圓」窘境的辛酸滋味。其中,來自武漢的阿誠回家遙遙無期,由年初擔憂家鄉疫情,更擔心在醫院工作的母親,直至家鄉解封,阿誠隔着手機屏幕激動得哭出來。到近期,卻輪到父母對香港疫情憂心忡忡。武漢香港相隔千里,但無阻親人的相思,同一輪圓月下,他們懷着同一個心願:疫情早日受控,推健康碼通關團聚。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

疫情持續下,兩地的隔離措施依舊嚴格,在港工作的武漢青年阿誠唯有在港獨自過中秋節,看着滿街拎着月餅回家的人們,一股酸意直湧心頭。「一個人吃月餅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事了,難不成對月獨酌?」

家人家鄉過節 聚會獨欠一人

已經近兩年未曾回鄉的阿誠無奈地說:「誰又能想到,今年所有節日只能隔着屏幕與家人度過。」看着身在千里外的家人過節,聚會上卻獨欠他一人,心裏總有遺憾,尤其對家中長輩,每次見面都像賺來的,無人能保證還有下次,「好似我已故的爺爺咁,最後一次見面正是2016年的中秋。」阿誠坦言最希望回家探望及照顧家人,「不想等到我回去時,他們已在病床上。」

面對此時「月圓人難圓」的困局,他更後悔今年初沒有堅持回鄉的計劃。他去年底,爭崩頭搶到春節回鄉的高鐵票,但迎接他的卻是家鄉爆發疫情的噩耗,「那時母親和我每天都在電話中祈禱希望疫情受控,但事與願違。」

春節前一周,在武漢重點醫院工作的母親,雖然想念兒子,但見情況不對勁,忍痛勸止阿誠回鄉,母親沉重說:「今年不要回來了,我們有醫護人員已確診。」母親的隻言片語,是她思考了幾個夜晚的艱難決定,阿誠也糾結是否聽從,「去年中秋已經因為黑暴不敢到處走動,沒有回家,沒想到春節又來了個疫情,唉!」

思前想後,終於他萬般不情願前往西九龍高鐵站退票,「完成手續後,我感覺雙腳都不是自己的,漫無目的地行,從未如此想家。」之後幾天武漢便被「封城」,此時他想回也回不了。

他形容,整個春節自己沒有半點過節的喜悅,只有魂牽夢縈的思念,「這輩子從未如此擔心過父母,看到武漢封城的新聞片真的想哭,尤其擔心在醫院工作的媽媽。」這種情緒上的低氣壓持續兩三個月,直至看到家鄉解封,對鄉親的情況放下心頭大石。

不料,後來卻輪到香港疫情反反覆覆,母親對阿誠憂心忡忡,不時打電話問阿誠「口罩夠不夠用?我寄一些給你」、「香港疫情如何?」、「一定要注意個人防護!」以往會覺得是囉唆的說話,如今阿誠卻暖在心頭。

慈母夢會愛兒 子更歸心似箭

有時,母親還向阿誠碎碎念念說:「可能是因為太想念兒子,自從你去了香港,我便經常夢見你,今年疫情開始更為頻繁。」慈母令阿誠歸心似箭,但卻無奈回家路漫漫。他引用一首歌詞:「你問我何時歸故里?我也輕聲地問自己,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