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化視野 > 正文

青年廣場:我在香港做義工:學習感恩與關愛

2020-10-03

自中學以來遷居香港升學,在這個看似與內地僅僅一江之隔的東方明珠,我卻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其中,寶貴的義工經歷讓我學習到感恩與關愛。

每逢節假日,身邊的很多同學朋友都會選擇參加各種義工活動,在同學的介紹下,我在香港第一次參加的義工活動是在2019年,香港大型慈善組織--無國界義工組織的「金珠賀歲,年宵慈善義賣」這一活動招募義賣志願者,我通過報名順利成為了其年宵義賣活動的一名義工,我主要協助工作為協助運送物資,銷售義賣物品,以籌集慈善資金,活動為2月2-3號兩天。

由於義賣時間是從早上11點開始,於是,2號9點,我便一早來到義賣地點銅鑼灣渣甸街,以接應即將運送到的物資並協助陳列物品,義賣的物品主要是賀年的小玩偶、小配飾以及服飾,包括耳環,圍巾以及利是封等。物品陳列好,再掛上慈善義賣的橫幅,放上募捐箱,很快,義賣開始了。

中午時分人潮逐漸擁擠,很多人都被我們的慈善義賣橫幅吸引,大多數人都用行動給與了支持,有帶着孩子的家長會專門讓孩子塞錢到我們的募資箱,我感受到香港人其實慈善心還是很重的,最後,兩天的活動進行得很順利,我們的物資也銷售了9成,募資箱也被填得滿滿的,雖然是個小活動,但是想到通過團隊的努力,給有需要的人帶去關愛,我心裏的滿足感十足。

之後,我也陸續參加了一些小型的義工活動,義工經歷為我在學習生涯之外開了觀看社會的一扇窗。

在小至幼兒園學生,大至80歲的老人,從明星到普通人,巨大的年齡以及階層跨界並沒有影響香港人對於做義工的熱情。

我的一個同學K,她從3歲起就協助賣旗募捐,從小學起,每年都會參加至少一次的義工活動。2017年,跳水皇后郭晶晶和其丈夫霍啟剛也頗接地氣地陪伴4歲幼兒在街上賣旗,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回饋社會,關愛弱勢群體。在疫情最初「一罩難求」的情況下,不同社團自主發起免費派發口罩給普通市民、弱勢群體,讓這個看似貧富懸殊巨大的社會,顯得人情味滿滿。

「做義工,幫助有需要的群體」這一理念深深滲透在香港社會中,有各種義工社團為不同的人群服務,有專門協助貧困家庭,有節假日給孤寡老人送禮物,除了有專門的慈善社群團體之外,即使是小的私營團體,也會聯合做不同的慈善項目,比如我認識的一個小型兒童畫室,每年中秋節都專門組織畫室的學生和家長做中秋節燈籠送給長者。

對此,我感悟良多,作為學生,學習固然是主要的任務,但是最終還是需要學習回饋社會,個體憑借不同的資源和能力作出或大或小的貢獻,可以有億萬富翁承諾捐出大部分的財富,有普通人在節假日給孤寡老人送月餅,在美國,甚至普遍理念認為:沒做過義工,也就得不到社會尊重。

從義工經歷中,除了學習到感恩與關愛,我還學會了團隊協作,並懂得更好地控制情緒,在家裏,習慣父母的溺愛,從而更加注重自我的感覺;出外,要實現任何一件即使很小的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和人的良好溝通以及團隊協作。

只要每個人的一點小能量,就能溫暖整個社會,青少年作為社會的未來,通過義工行為從小就在心裏播下愛以及回饋社會的理念,將是社會的巨大福祉。

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學生 薛澤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