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路地觀察】復課之後

2020-10-07

湯禎兆

小孩復課,第一個感想是同學和電腦網堂的模樣不一樣,家長也不知應給什麼反應。那你有沒有和他談話?他說沒有,戴茪f罩,大家都不太想說話;加上疫情關係,不能隨意在操場走動,小息也不能邊談邊吃小食,上學真的變了只是上課,作為家長當然聽得不是味兒。

當初選這間學校,因為有偌大的飯堂,辦學者亦談到,很想分開課堂及休息、玩耍的地方,所以堅持要建飯堂,現在大家都放棄了理想。學校購入大量膠板做分隔,吃飯時每個孩子窩在自己的桌上,不能談話,對蚑扛O吃飯。這樣的話真的情願不要恢復午膳了,在家吃飯至少還有家人陪伴。

朋友的孩子在言語爆發期,剛好遇上疫情,公園關了,Playgroup關了,只能讓朋友的孩子來家玩,但發現孩子都不太習慣與其他小朋友玩,便有點擔心。未來的日子要「收復失地」--學懂如何與人相處溝通,看來也不是易事。他說了一句警句︰知識可以補回,有無窮無盡的知識等孩子,但基本的處世和社交技能,家長去教也沒用,一定要孩子親身體驗才可領悟。

疫情之下,我們犧牲很多經濟活動,也犧牲很多社交機會,家長要做的是在疫情之下,盡量好好教育孩子,教好壎糽M養生,但不能以恐懼渲染他們,解釋病情數字之外的事,讓他們理解世界的變遷。我們只能適應變遷,但視像會議之外,一定要讓孩子體會到人與人的親密和交往,這絕對是人類文化最可貴之處。

記得在網上看過,一個人類學家說過:「人類的文明是由一個傷者照顧另一位傷者開始,因為這行為包括了關顧、智慧(找藥或包紮等),以及共同面對一個問題。族群就是慢慢這樣建立而成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