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百家廊】泡菜情結

2020-10-05

若 荷

許多年前,看過一場演唱會。我去得晚,找到座位的時候人已經坐滿,晚會也在我擠進劇院的時候開場了。架子鼓咚咚嗆嗆,效果燈明明滅滅,整個劇院天昏地暗。按照座號剛剛坐下,就聽耳旁響起這麼兩句台詞:泡菜,泡菜,四川的泡菜,然後是電樂器錚錚嗡嗡的響聲。我不太喜歡嘈雜的場合,忙着適應刺耳的聲音。無心觀看下去,無論是台上身手不凡的歌手,還是台下熱血沸騰的觀眾,都已與我無關。但是從此記住了這兩句台詞。

那次的演唱會,給小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長一段時間,行走在馬路上,冷不丁就有人喊一嗓子出來:泡菜,泡菜,四川的泡菜!我不知道劇情,實在不知為何有這樣的唱詞,到底是什麼歌曲需要點綴一句富有節奏感的「瓦普」?穿喇叭褲的年輕男同事,在端着飯盒去食堂的路上,也會將雙臂羽翼一樣張開,突然叫上這麼一嗓,以示心情愉快。

有個同事是四川人,有次去她的宿舍,發現床頭地上有一個陶瓷罈子,她說醃的是泡菜。讓人感興趣的是土黃色的罈身,攔腰有雲樣花紋,非常精緻。山東人不會做泡菜,醃的都是芥菜根,夏天種上,深秋就收穫了。圓圓的個頭,青頂白尾,從泥土裏刨挖出來,有一股辣味,家鄉人叫辣菜疙瘩。我家在鄉下居住的時候,母親多醃這種菜。山東人也會做燜芥菜,古籍《素食說略》上有記載:「芥疙瘩,切薄片,以滾水微煮放淨罈中,加煮爛黃豆,生蘿蔔絲,酌加鹽,封嚴二三日,取開食之,甚辛烈。」大致如此。雖然山東人不會做泡菜,但口味還是差不多的,看見她吃泡菜,也很眼饞。掀開罈蓋,裏面有紅椒、豆角之類,五花八門。鹹、辣倒在其次,主要是酸、鮮、脆讓人垂涎,挑一根豆角出來,嚼一嚼齒間生香。山東人醃鹹菜,大多以鹹為主,不講究味道鮮美,吃過四川的泡菜,方知天下還有這樣好吃的「鹹菜」。她搖頭,說這不叫「鹹菜」,就叫泡菜,正宗的四川泡菜。天府之國,人傑地靈,我實在是不知道更多的原由,倒是知道了泡菜的最佳吃法。

吃泡菜,最好的配餐是白米飯,大米浸泡後蒸熟,挖到碗裏,再夾幾根長長的豆角,盤於米飯之上,在那沒有大魚大肉的年代,的確是一大美味。從此便有了一個心願,一定要學會做泡菜。先從買泡菜罈子做起。沂蒙山區的集市上,實在是找不到這物件,估計商場裏也不多見。它是屬於四川的。那個上面繪有花紋的泡菜罈子,被我尋找了十幾年。2009年春,我在街市上閒逛,無意中看到幾個泡菜罈子,和當年同事那個泡菜罈子樣式一樣,就是稍大了些,我挑選了一個,2里多路抱回家,累得胳膊酸疼。春天沒有青菜可醃,到了夏天,卻已沒有那麼高的興致了。隨着時代的變遷,生活得以改善,能夠吸引我的食物太多了。能夠滿足味蕾的各地特色小吃,小城到處都是。雲南的過橋米線、重慶的雞煲飯、四川的酸菜魚等等,物質的豐富,成了人們最大的幸福。

前年6月,我去眉山參加一個頒獎活動,順便去二姑家探望。這是我第一次去四川,也是第一次去二姑家,一家人,專門帶我到知名火鍋店吃火鍋。我在二姑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去了九寨溝,之後又去了峨嵋山。幾天後回來,表弟特意為我做了一桌子飯菜,我在二姑的廚房裏看到了幾罈子泡菜,特意打開泡菜罈子一觀,青、紅、白色彩分明。青的是豆角,紅的是辣椒,白的是白蘿蔔。那一刻,所有的喜悅,都在這些口感酸脆的泡菜上了。

二姑很久以前就到四川工作了,跟着姑父輾轉各地,最終成都。在四川的十幾天裏,二姑每天發信息告知注意事項,提醒我,當地天氣太熱,讓我注意防暑。九寨溝有震後滑坡,要我千萬不要在一個地方逗留太久。九寨溝清澈的湖泊,寬窄巷喧嘩的市聲,因為有二姑的叮嚀而顯得那麼親切。二姑看我喜歡泡菜,反覆教我製作方法,還讓表妹買了醃製泡菜的鹽,連同一把豆角泡在老湯裏面封閉結實,裝進我的行李。一路上小心謹慎。飛機抵達濟南遙牆機場,從登機口出來,不忘打開拉桿箱查看,老湯完好無損。回家後就把它放進冰箱,幾天後再打開來看,裏面的泡菜不翼而飛,家人說看着好吃,都已經吃了,老湯也沒保存。

年前,我從朋友處討得一分田地,春天開始耕種,進入盛夏,黃瓜、豆角、茄子已然長成,每天都有新鮮蔬菜可摘,這又讓我想起四川的泡菜。找出罈子,按照網上泡菜製作的教學視頻,如法炮製,豆角、小米椒、蘿蔔......洗淨、晾乾,將它們層層壓進控乾了的罈子裏去,按比例放入冰糖、白酒、鹽,倒入涼開水,一罈泡菜就做好了。

泡菜古稱「菹」,是指為了利於長時間存放而經過發酵的蔬菜,它是川菜史上最為傳統的一道菜,已有3,100多年的歷史。《詩經》中有「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的詩句。「廬」即「蘆菔」,今稱蘿蔔。「剝」為蔬菜處理,「菹」是漬醃加工的意思,漢代許慎所編的《說文解字》也有「菹菜者,酸菜也」的解釋。從宿沙氏煮海為鹽伊始,便有菹菜者了,它代表着勞動人民的智慧。

相傳漢皇叔劉備想統一漢室,無奈軍中缺少謀士,便三顧茅廬誠邀隱居隆中的孔明相助。諸葛孔明巧用妙計,火燒新野,血戰長坂,赤壁大捷之後,率領大軍入川,官兵們卻水土不服起來,個個食慾不振,孔明見狀十分着急。當他看到當地百姓在盛有清水的土陶罈內投入蔬菜、鹽、天然香料進行漬泡,覺得奇怪,便命官兵品嚐,誰知兵士們食後飯量倍增,身體強壯,軍威得到重振,從此四川泡菜美名遠揚,代代傳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