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疫」境中小宇宙創意爆發 港學生設計抗疫用品 回饋社會

2020-10-17
■得獎學生梁剛正(左)、李俊樂(右)和基金創辦人陳岡毅(中)合影。■得獎學生梁剛正(左)、李俊樂(右)和基金創辦人陳岡毅(中)合影。

在將近一年的疫情期間,人們自身與社會都遇上前所未有的衝擊。然而,患難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與人的親近與關愛,甚至由創意帶來的驚喜。在停學期間,有學生善用停課的時間學以致用,參加以抗疫為主題的產品設計比賽,發揮內在的小宇宙。從構思、設計到拍攝產品簡介的短片,學生都親手完成,當中都盡顯他們對社會的關懷以及造福人群的宗旨。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苡楠

過去一段時間,我們經常聽見教育界的人士提倡「停課不停學」。民間就有機構發起產品設計比賽,讓學生在居家抗疫期間,結合已學會的知識與線上資源,運用創意並換位思考,讓他們與自己的團隊設計出獨特的產品,並將構思拍攝成短片,盼為社會不同的群體帶來便利、更有質素的抗疫生活。「AVT AWARDS 2020 少年抗疫創科設計獎」由資訊科技體育基金主辦,比賽吸引到來自不同的中、小學生積極參與,在疫境中完成比賽作品,頒獎禮早前於香港青年協會洪水橋青年空間舉行。「同學在家抗疫,發揮同理心,除了考慮自己的需要,也思考如何幫助別人,在學生的作品中,我看見他們相當有天分,這是我們團隊意想不到的。」資訊科技體育基金創辦人陳岡毅在致詞的時候表示,除了發掘學生的天賦,也希望將STEM(科學、科技 、工程及數學)教育在社會中實踐。

抗疫生活中找創作靈感

年初的時候香港經歷過一段搶購抗疫用品的熱潮,其後市面上陸陸續續推出各種各樣的抗疫產品,但我們可曾想過哪種用品最適合自己呢?由可道中學(嗇色園主辦)的中五學生潘建成、楊宇陽和張楚瑩推出的作品「手提熱成像探熱系統」,有別於一般公共空間使用的探熱器,其成本與廣用性要比市面上的產品更來得實際與「貼地」,它除了能一次過探測不同人的體溫,更加省時以外,還有更大的拓展空間和延續性,學生盼作品通過融入智能家居系列,為整個空間量度溫度,當溫度逐漸上升就會有提示,能配合冷氣調節空間的溫度。

而作品「智能家居全面抗疫系統」則由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學生李之奕、黃楚霖、周家兒、張斯朗一同創作,從疫情期間對於壎耵疑鰝`引發構思,設計了一個智能噴手器,通過堶悸熒P應器,用家無須任何的觸碰,伸手就可以清潔雙手。被問到創作時遇到的困難,他們表示除了技術上需要多加主控板才成功研發以外,居家期間,同學之間不能見面,網上聯繫成了他們溝通與創作的僅有和主要橋樑。

「自動保濕消毒地氈」

獲小學組金獎

靈感來自於大型商場和其他公共場所的地氈,以及學生們對疫情下員工要加強清潔辛勞的觀察,就讀油麻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的李俊樂和梁剛正則以作品「自動保濕消毒地氈」獲得小學組的金獎。兩位學生在疫情的時候注意到香港商場的地氈都有殺菌的作用,但卻需要額外的人手清潔,並按時倒入漂白水以保持消毒功能。因此,他們設計的產品就為員工省下時間和體力,員工一天只需要將一支漂白水倒入連接地氈的裝置,當地氈上的漂白水乾了的時候就會自動灌注,並在足夠的時候自動停下來。「當消毒功能自動蒸發,需要員工一次又一次地灌輸與替換,我們就覺得很浪費人手。」李俊樂和梁剛正均希望藉茈L們的設計可以減輕員工的負擔,同時也令大眾在公眾地方能逛得安心,不必為壎肭暋D而感到憂慮。

「在創作這個產品的時候,我們學習到的不單單是設計與製作,更重要是學習同理心。」在構思的過程中,同學們無疑需要多留意身邊的事物和他人的需要,李俊樂和梁剛正都認為一個產品要是只有創意,但當中欠缺同理心,能夠幫助的人就不多。以「自動保濕消毒地氈」為例,不但可以幫助經過的人消毒雙鞋,另外一方面也為背後的人考慮,讓他們不用過分操心漂白水的蒸發。「創作讓人全方面思考,就不會只幫助到單方面的人。」李俊樂說。

實踐STEM提升作品層次

就讀聖公會諸聖中學的何子軒和陳曉晴憑藉作品「VRAR抗疫導賞員」獲得中學組的金獎。關注到居家抗疫期間不同年齡的人都困在家中,很少外出的機會,而且外面的導賞團都暫停所有活動,旅遊業大受打擊,曾經學習過AR和VR技術的何子軒和陳曉晴就想到在網上推出「導賞團」,他們親身到灣仔進行取景與拍攝。作品一邊發放抗疫的資訊,一邊帶領網上的「遊人」欣賞香港歷史景點和建築物。互動形式的作品讓人們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增進知識,紓緩壓力,也順帶給眼睛來一趟「港式旅行」。「這次感覺自己學到很多STEM的知識,創作的時候會考慮到很多因素,希望做到更好的效果。」由3D打印、AR技術到VR影像,何子軒和陳曉晴可說是不折不扣地學以致用,將多年來學到的知識,投射於作品當中。據了解,大家只要有一條連結和條碼,就可以任意觀賞導賞網站堶悸滬毀漸H及進行互動。這種方式僅在西方國家盛行,學生期望香港同樣能夠有屬於自己在這方面的產業。

聖公會諸聖中學資訊科技主任何嘉琪表示,STEM教育開始的時候往往缺乏女生參與,因為作品需要製作互動空間、編寫程式來完成,這方面很多時候不是女生感興趣。因此,有了民間機構及學校支持和鼓勵的平台,同學要是想做自己心目中的項目,展現特定的效果,都會特意花時間和心思鑽研,逐漸提升不同背景的學生在這方面的興趣。除此以外,何嘉琪還期望學生的作品不僅僅停留於比賽的階段,能夠在日後將作品推到更高的層次,例如本次比賽的作品堶悸漪鴔犑瑋N就有機會得到一些公司幫助研發,將作品帶到有需要的角落中。「STEM教育是不是只有幾門課那麼簡單呢?或許學生可以將學習到的知識,融入到生活、實踐在社會當中。」何嘉琪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