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提升競爭優勢 專家:香港「十四五」要有作為
五中全會公報對香港蚞奶ㄕh,上周五中共中央舉行介紹五中全會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出進一步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本港業界相信「十四五」規劃中會有有關港澳部分的專章。專家認為香港在大灣區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的定位不會改變,在目前內外大環境下,香港配合內地推進「雙循環」戰略,有利港企進入內地龐大的內銷市場,助經濟盡快走出困局。同時預期日後兩地互聯互通進一步擴容,本港金融業仍大有可為。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曉菁
五中全會提出宏偉的2035年遠景目標,以及「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面對國家即將跨入「十四五」時期,將迎來新發展格局,香港在新的時期如何配合「十四五」規劃和進一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將是本港在目前內憂外困的低迷環境下,走出困局,加快經濟復甦的關鍵。
不限大灣區 遠拓京津冀
「內地『內外雙循環』格局之下,中國經濟自然更講究拉動內需,香港企業和個人須北上發展,近可以到大灣區,遠可以去長三角甚至京津冀地區,參與未來『十四五』規劃中。」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他認為,香港作為內地與世界溝通橋樑的角色不會改變,但在美國與中國脫u、力圖拉攏其他國家一起打壓中國的情況之下,香港向外的循環難免會遇到阻力,惟有轉頭北上,緊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他相信,若內循環流暢,相信「十四五」後的大局面也能愈發順利。
需鞏固及提升「向外」功能
內循環為主自然會牽連到投資者的長遠部署。廖群建議,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會有部分夕陽產業逐漸走弱,但也能看到信息、環保及醫療等九大新興產業迅速崛起。他十分看好信息技術產業的增長潛力,相關投資組合有長遠發展前景。
分析認為,香港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向外」的功能,例如貨幣自由兌換、資金自由進出、以至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制度等,這些優勢都是內地城市暫時未能做到的,香港必須繼續鞏固及提升。高力國際資本市場及投資服務副常務董事胡孝直指出,香港在金融、財富管理業務方面的發展具有優勢,未來仍會繼續吸引海外公司在此落戶。
發揮「一國兩制」推動轉型
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實務教授陳鳳翔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也認為,香港未來可繼續發揮「一國兩制」優勢,例如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系、簡單低稅制、具國際化優勢與西方接軌的司法制度等,同時借助深圳在創科和製造上的能力,取長補短,推動香港經濟結構轉型,令香港成為連接大灣區,以及海外市場的重要窗口,實現互利共贏。
不過,陳鳳翔指出,香港回歸以來,國家對香港的期許從未改變,給予香港融入國家戰略改革和發展的政策也只多不少。香港政府如何消化政策、如何落實,提出的建議民間是否「買賬」、百分百實施,才是困境所在。他建議,無論是港府、中央政府都應多多向外界「發聲」,加強正面、積極的文宣和普及教育。尤其是港府,相信在過去幾個月已經重新作出檢討,如何重建、修補與各方面的聯繫,不應再被無謂的爭拗,浪費光陰及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