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投資理財 > 正文

板塊透視:「互聯網+」醫保政策落地 產業鏈迎機遇

2020-11-07

耀才證券研究部高級分析員 黃澤航

11月2日,國家醫保局官網發布《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此次《意見》的發布,是對「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一次全面、系統的要求和規定,受此消息刺激,產業鏈股份出現反彈,是否可藉機進行布局,下文筆者嘗試進行分析。

首先,回顧產業鏈股份今年表現,在年初新冠疫情、政策利好催化下,在線問診、醫藥電商、醫療資訊化建設等需求預期強烈,阿里健康(0241.HK)、平安好醫生(1833.HK)、濠為楛d(300253.SZ)等公司股價在短期內實現大幅上漲,但由於疫情拖累醫院訂單釋放、創新業務仍處於培育和增長前期,業績尚未充分反應,此前較大的股價升幅被認為已透支預期,相關公司股價自年中見頂後步入調整期,目前稍有企穩。

展望未來,筆者看法樂觀,政策支持以及需求升溫,加之疫情後訂單復甦,有望支持產業鏈業績未來持續回暖。

本次「互聯網+」醫保《意見》的正式落地,明確地方政府在今年年底前最終出台細則,有助於具體工作鋪開,將帶動醫療互聯基建需求釋放;《意見》將線上醫療諮詢費和相關藥品費用納入報銷範圍,允許各地從門診慢特病開始,逐步擴大醫保對常見病、慢性病的線上醫療服務費支付,將更好地滿足患者需求和提升使用頻率,有助擴大互聯網醫療生態付費規模;《意見》還支持「互聯網+」醫療覆診處方流轉,有助提升醫藥電商平台業務量。

醫院軟硬體滲透率有提升空間

從需求來看,在醫保控費、人口老年化、便民利民、技術進步、疫情防控的趨勢中,醫院作為醫療互聯網建設的主體,降本提效的需求攀升,在政策引導下,資訊化步伐有望加快,值得留意,目前醫院總體開支中軟硬體佔比偏低,未來滲透率有提升空間。據IDC預計,2019年至2021年,中國醫療IT市場規模將由545.9億元擴大到665.9億元,年均增幅在10%至11%。

此外,調研發現,9月以來,隨茯戔□v響逐步減弱,國內醫療資訊化和互聯網醫療建設訂單需求逐步釋放,相關業務年底有望加速兌現,相關企業業績回暖可期,當中,互聯網醫院建設業務值得關注。

根據國家幫楨e數據,截至2019年11月底,中國共有二級、三級醫院12,081家,其中互聯網醫院269家(滲透率僅2%),而2018年3月這一數字為96家,未來成長空間可期。

總結來看,疫情作為短期利好,刺激資金提前布局,而政策利好、市場需求、5G和人工智慧等中線利好,有望促使互聯網醫療行業迎來規範化發展的高速成長期,投資序幕或剛拉開。(筆者並未持有上述提及股份)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