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昨日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上表示,為令香港持續發展成綜合型國際金融中心,特區政府將從金融穩定、市場發展及緩減經濟衝擊這三大範疇落實,並逐步擴大「互聯互通」,讓滬深港三地市場發揮更大協同效應。
在金融穩定方面,許正宇介紹,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不穩定因素影響,但香港金融系統仍堅韌穩健。主要銀行的平均流動性覆蓋率逾156%,平均資本充足率逾20%,這兩者均高於國際監管標準。
他續說,金融穩定為香港大力發展市場提供了良好基礎,在中央政府及各部委的支持下,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南北雙向擴容將得到落實。
許正宇形容,滬深港通開通以來成效斐然。北向交易受惠於A股納入國際指數,日均交易量及持倉總額在本屆特區政府上任至今分別上升九倍及三倍多。南向交易亦有效滿足了內地投資者多元配置資產的需求,同期日均交易量及持倉總額分別上升兩倍及超過80%。
行政長官公布了將逐步擴大滬深港通的合資格股票範圍。他認為,這次的雙向擴容適切地配合了兩地近年來的資本市場改革,同時體現了互聯互通計劃開通後會不斷優化的初衷及承諾。
北向方面,近年廣受市場關注的是內地於2019年推出科創板。這次擴容將納入符合特定條件的內地科創板股票。南向方面,自2018起特區政府容許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到香港上市,至今已有25家公司循新制度上市,IPO(首次公開招股)融資額累計約670億元。現時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地。他相信將這批公司納入南向交易可加強股票的流動性,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首選上市平台的競爭力。
許正宇:擴大南北向合邏輯
許正宇表示,自2016年開始,互聯互通計劃都是按照循序漸進模式,包括選擇可投資股票,通道和額度都是採用同樣原則,因此今次北向加入科創板,南向加入未有盈利生物科技公司都符合發展邏輯,和優化滬深港通的基礎。
特區政府亦會在粵港澳大灣區為金融業界開拓更廣闊市場,加快落實「跨境理財通」及有關保險業的發展措施。許正宇表示,有關部門一直都在與市場人士交流意見,期待早日向市場公布計劃的執行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