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實測醫生對新冠警覺性 揭轉介準則不一
香港單日新增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高企不下,昨日再多81宗確診個案,累計總數直逼六千大關多達5,947宗。為及早識別隱形患者,特區政府刊憲,明日起賦權私家醫生轉介有病徵患者接受強制檢測,惟香港文匯報昨日派出「臥底記者」隨機測試3間私家醫生診所,發現部分醫生對新冠患者的警覺性不足,醫生輕易放走「咳到甩肺」的記者,隨時錯失截斷傳播鏈的良機。但同時,有醫生則「大包圍」,有理無理要求輕微不適的記者做檢測,海量的檢測樣本恐加重衞生署化驗室的檢測負荷。■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費小燁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日前表示,相信私家醫生有能力判斷病人是否有需要接受病毒檢測,故沒有向醫生提供判斷求診者高危度的指引及準則。香港文匯報派出兩名記者實測3名私家醫生的警覺性,其中一名「臥底記者」確實有不適,另一名記者則訛稱有輕微不適,但發現醫生的診斷各異。
有病徵無發燒都放行
「真有病」的香港文匯報記者,病徵明顯與肺炎相似,前晚「咳到甩肺」差點更透不過氣來,但昨日求診時沒有發燒,醫生看完診後,淡淡然說:「現時疫情爆第四波,你想唔想做埋病毒檢測?」記者答:「我唔想。」醫生聞畢後不加勸阻,只着記者準時服藥,然後任由記者離開。
香港文匯報記者統計過去兩周,幾乎一半病人沒有發燒病徵,若純粹因為記者無發燒就放行,隨時錯失截斷傳播鏈的良機,使疫情難以受控。
檢測須靠病人自律
扮病的「臥底記者」則到兩間診所放蛇,第一間診所的醫生問症認真,在記者訛稱有偏頭痛、偶爾咳嗽流鼻水、喉嚨乾癢、身體乏力等病徵後,醫生馬上提高警覺性,追問:「有無失去味覺或嗅覺?有無接觸過感染新冠肺炎人群?」記者一一否認後,醫生再保障地問:「你想唔想做檢測?」
記者其後「勉為其難」地領取了樣本樽,但當記者之後再詢問護士:「係唔係唔交樣本都得?」護士則回應說:「無所謂,總之交唔交你自己決定。」顯示無強檢令情況下,一切也要靠病人自律。
記者再到第三間診所,奇怪的是該診所並沒有強制到訪病人探熱,護士竟問記者:「你需不需要探熱?」記者拒絕也獲放行,前台亦未見有消毒搓手液提供病人使用。看診時,醫生在記者描述完症狀後,沒有進一步問症,也沒有問記者有否接觸新冠患者或到過高危場所,二話不說就道:「你去攞樽檢測。」
專家倡制定轉介準則
針對私家醫生對病人的轉介準則不一,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這情況說明每名醫生的臨床診斷都參差,部分見到病人有少許傷風咳、氣管敏感或鼻敏感病徵,加上醫生擔心「走漏眼」被投訴,為求「自保」不問因由,將病人轉介檢測。他認為,政府應該就轉介機制制定更清晰的準則,以免花大量檢測資源處理一些命中率極低的病例。
私家醫生林永和也認為,除了病徵,醫生還應該問病人有無其他高危因素,例如社交活動頻繁嗎?有否參與無戴口罩的活動?與確診者的接觸者,以及職業是否高危,衡量有少許高危因素才轉介,政府衞生署亦應該提升檢測能力,以應付服務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