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生肖獸首之一回歸圓明園 樹文物歸還原屬地範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圓明園馬首銅像百餘年回家之路畫上圓滿句號。國家文物局昨日正式將這件文物劃撥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同期開展。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回歸之路,匯聚黨和政府、港澳同胞磅礴力量,符合人民群眾殷切期待,詮釋着「民族弱則文物失,國運強則文化興」的深刻道理,同時也樹立了新時代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成功範例。
圓明園馬首銅像為清代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建築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主要構件之一。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焚毀,馬首銅像與其他11尊獸首銅像一同流失海外。
何鴻燊斥資購得
2007年8月,國家文物局獲悉馬首銅像即將在香港拍賣,第一時間表達了終止公開拍賣的堅定立場和促成文物回歸的良好意願,與相關機構開展合作,積極斡旋,當年9月,港澳知名企業家、愛國人士何鴻燊得知相關情況後,以高度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斥資購得圓明園馬首銅像,表示會將馬首捐贈國家,希望借此帶動更多人參與保護中國文物的工作,共同宣揚愛國愛民族意識。此後,圓明園馬首銅像在香港、澳門進行展出,為增進港澳同胞對祖國文化的理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揮了積極作用。
捐贈國家文物局
2019年11月,何鴻燊決定將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2020年12月1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將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展示,為馬首銅像百年回歸之路畫上完滿句號。
昭示追索新方向
劉玉珠表示,國家文物局會同北京市有關方面,選定圓明園正覺寺作為馬首銅像展示場地,文物建築文殊亭作為馬首展區。馬首歸園,昭示了文物追索的新方向。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公約框架下,中國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機制日益成熟,成果豐碩。對於在國際公約生效前,歷史上因戰爭劫掠、文化掠奪、非法貿易等原因流失的文物,如何開展追索返還,國際社會依然缺乏法律基礎和普遍共識。中國政府堅定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定支持非法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國,願和國際社會一道,將促進歷史流失文物返還作為重點方向,推動文物流失國與文物流入國相向而行,共同探討妥善解決歷史問題的有效途徑,為構建更加公平正義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新秩序,繼續貢獻中國實踐、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劉玉珠強調,馬首銅像回到圓明園後,要加強保護、研究與展示、利用,向廣大公眾和國際社會展現燦爛久遠、開放包容、自強不息的中華文明,凝聚更為廣泛的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共識,以屬地表達、國家表達、國際表達,講好馬首回歸的「中國故事」。
何超瓊視頻致辭
信德集團主席何超瓊在視頻致辭中表示,中國流失文物回歸之路,也是國家走向復興的巨變之路,每一步都牽動所有愛國同胞的心。作為第一個回到原屬地的十二獸首銅像,馬首承載着歷史的記憶與民族情感,也投射出港澳同胞對祖國的眷戀與熱愛。希望精心呈現的馬首專題展覽,能夠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更多人能夠感悟中華文化之美,深入了解這段歷史,增強文物保護意識。
據悉,《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以馬首回歸為主線、分為圓明重光、萬園之園、馬首回歸三個單元,展覽面積1,172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約100組件,作為正覺寺基本陳列持續展出,即日向社會公眾開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