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始建於1709年,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經清代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經營,形成了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裏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攻佔了圓明園。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結夥衝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10月18日,3,500名英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英軍燒毀圓明園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着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火燒圓明園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場浩劫。
英法聯軍究竟搶走了圓明園多少寶物?據粗略統計,被掠奪的圓明園文物數量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現僅存建築遺址,並建立圓明園遺址公園。 ■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