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退役研種椒 疫境有收成

2020-12-17
■坪寨村黨支部書記彭石華時常指導村民辣椒種植技術。 受訪者供圖■坪寨村黨支部書記彭石華時常指導村民辣椒種植技術。 受訪者供圖

從8月中旬開始,廣西桂林市資源縣種植的辣椒陸續進入採摘期。資源縣車田苗族鄉坪寨村的村民看着開到田間地頭「搶貨」的收購商車隊,心裏樂開了花。車田辣椒個頭大、肉厚汁多、甘中帶辣、香味綿長,泡辣椒、酸辣椒、擂缽辣椒是當地比較有特色的吃法。「今年辣椒平均每斤收購價可達1.8元,即便價格較往年上漲了不少,辣椒還是供不應求。」村黨支部書記彭石華笑着說。

十年前的坪寨村還是一個「吃水都要走二三十分鐘到水源地去挑」的老少邊窮村。而如今,通過推廣辣椒和西紅柿種植,「村民的腰包逐漸充實了起來,日子過得比辣椒還紅火。」彭石華打趣道。

2003年,彭石華從部隊退役後,到廣東一個批發市場幫老闆賣菜。各地運到市場的有機蔬菜銷量好、價格高,這深深地觸動了他。「家鄉生態資源那麼好,為什麼就富不起來。」2005年,彭石華帶着想法回到坪寨村種起了辣椒。 「當時發動村民們一起種,很多村民不理解,在他們眼裏辣椒就是菜,不是糧食,擔心種了賣不出去。」其實彭石華自己心裏也沒底,他「試驗性」地種了五六畝的辣椒,沒想到由於品質好,第二年辣椒豐收彭石華掙了三四萬元,「這對當時人均年收入才2,000元的小山村來說,可是一筆大數目呢!」

「避雨栽培」 降蟲害品質高

彭石華還將運用在葡萄種植上的「避雨栽培」模式借鑒到辣椒、西紅柿種植中,降低農作物感染病蟲害的概率,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令辣椒品質和產量得到提升。據了解,坪寨村目前發展西紅柿、辣椒等有機蔬菜等經濟作物400餘畝,每戶每年至少增收4,500元。

靠着種植辣椒和西紅柿,坪寨村於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如今村裏路通了,新建的樓房鱗次櫛比,村容村貌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下一步,除了辣椒、西紅柿這些傳統種植品種,我們還要發展食用菌溫室大棚種植項目,該項目可為貧困戶的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彭石華說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