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理大冀分得月壤參與研究

2020-12-18
■容啟亮教授談嫦娥五號表取採樣返回地球。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容啟亮教授談嫦娥五號表取採樣返回地球。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虹宇)「嫦娥五號」上的表取採樣裝置研發者、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容ㄚG,昨日於理大分享團隊參與探月工程時表示,裝置的研發過程艱辛,當返回器成功茬陛A代表團隊的10年努力沒有白費。他們期望理大能有幸分得部分月球土壤進行研究,並透露有關的採樣裝置將會跟隨「嫦娥六號」參與下一步的探月工程。

理大容ㄚG及其團隊今次主要負責採樣器甲、採樣器乙、近攝像機、初級封裝系統的研發。容ㄚG分享說:「香港地方小,精密而細小的儀器部分由我們負責,至於伸開大約4米的機械臂最後由北京方面負責。」由於儀器需要測試,香港無法進行航天測試,要輾轉前往內地不同的省份例如西安等地進行,實屬不易。

談及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容ㄚG笑言:「完成封裝的那一刻,開心到癲晒」。原來,不單研究過程不易,「嫦五」登月實際操作時,本應由約20人的團隊親自前往北京測控中心,進行約36小時的監測,「分分秒秒睇,逐個逐個發布指令,控制採樣、封裝每一個動作」,但因疫情緣故,研究人員只能在香港遠程操作,與北京中國空間科技研究院攜手完成,「每一個環節都很擔心,只要一步有誤,就等於有部分環節失效,是絕對不允許的。」

容ㄚG的團隊自2011年開始研發到2017年交貨,在到2020年「嫦五」出發前還在不斷地測試。容ㄚG表示,研發過程要非常低調,外人不知實驗室位置,否則經歷去年理大被圍困事件,有關實驗室恐怕要遭破壞。

容ㄚG透露,今次採集月壤的地點為位處多年前火山噴發的月球表面,土壤較為新鮮,未經過長期的風化,相較暴露於月球表面長年受風化的土壤更容易進行分析,方便科學家找尋生命的痕跡。此外,他希望理工大學能獲得一部分月壤,讓理大相關學者能參與相關的月球環境、地質研究。

採樣裝置將隨「嫦六」探月

容ㄚG透露,「嫦娥六號」會繼續使用團隊研發的表取採樣裝置,目前已有構想,但首先需要研究「嫦五」得到的數據,再展開下一步的工程,而團隊將繼續收集月球的數據,不斷精進,未來積極爭取參與「嫦娥七號」、小行星探測等工程的研發。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