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臘味合作社 同耕走四方

2020-12-18
■ 張之菡註冊了「川派臘嘎嘎」品牌,帶動父老鄉親脫貧致富。 受訪者供圖■ 張之菡註冊了「川派臘嘎嘎」品牌,帶動父老鄉親脫貧致富。 受訪者供圖

9月初,張之菡在朋友圈晒出了幾個臘貨的電商「大單」,並附言「忙完這陣,繼續忙下一陣」。夏天並不是傳統意義上人們囤積臘肉的旺季,但她晒出的9個訂單卻已有近千斤。

作為四川同耕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愛折騰」的張之菡是一位「80後」返鄉創業者。她的家鄉四川儀隴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有貧困村285個、貧困戶3.15萬戶、貧困人口10.1萬人。

2015年,張之菡在儀隴創辦「同耕紀」,寓意「天下有田,並耕而食」,希望能把家鄉的生態農副產品銷售出去,也幫助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

「同耕紀」成立一年後,首屆同耕紀農耕文化節順利舉行。張之菡發現第一次賣臘肉,就特別受歡迎,之後還有很多客戶在網店下單。這次「試水」讓她信心大增,根據電商數據分析產品供需比,她決定進一步開拓臘貨市場。

「觸電」拓渠道 年收破千萬

「開始是一家一戶地去收購,但很快就發現有問題。」張之菡說,儘管已把臘貨製作配方給農戶,但品質卻難以統一。「有的多放鹽、有的熏久了、有的沒按時翻曬,客戶收到後發現味道不一樣,就會給網店差評。」

於是張之菡決定做自己的品牌。「我們發動各個鄉鎮成立專業養殖合作社,約定品種、餵養時間、重量等收購標準,並用傳統方法醃製,還註冊了『川派臘嘎嘎』品牌,獲授『四川扶貧』集體商標。」

張之菡說,由於土豬肉的產量不高,臘貨經常供不應求。「有次到北京參加展會,200斤臘貨不到2小時就搶光了。從日常電商數據來看,『臘嘎嘎』還賣到了北京、上海、廣東甚至是香港等地。」

如今,「同耕紀」的臘貨、松花皮蛋、大米、蜂蜜等多種農副產品都很暢銷,2019年銷售收入超千萬,實現了「互聯網+小農經濟」的精準扶貧,並獲授「全國巾幗脫貧示範基地」。其中,僅臘貨一項,每年就能讓合作社的合約農戶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創業之初,張之菡曾想過要用三年時間,建立10個合作社、培育100位致富帶頭人、帶動1,000個貧困農戶、服務10,000個城市家庭。 「除致富帶頭人數量還沒『達標』外,其他目標已經超額完成。」張之菡說,2018年儀隴已正式脫貧摘帽,她的願望是通過同耕紀能讓「吃的人健康、養的人小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