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傳遞人類「下海」記憶的「送王船」

2020-12-26
■裝扮一新的「送王船」。 網上圖片■裝扮一新的「送王船」。 網上圖片

■ 張桂輝

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五屆常會評審通過,將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提名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首個「海絲」沿線相關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案例。迄今為止,中國已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總量排名世界第一。「送王船」申遺成功,為鷺島廈門新添了一張世界級名片。

船者,舟也。《墨子.節用》中說,「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為之,曰俞;後因集板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不論是萬噸巨輪,抑或是一葉扁舟,其主要功能不外乎裝貨載人。從平民百姓,到帝王將相,都是有形的、真實的人。而送王船所送之「王」,則是無形的、虛擬的。傳遞人類走向海洋記憶的送王船,是閩南沿海先民於明代造就的撫慰、祭祀海難遇難者的儀式,植根於崇祀「代天巡狩王爺」(簡稱「王爺」)的民間信俗。善良的人們認為,王爺受上天委派,定期赴人間巡查,拯疾扶危,禦災捍患。只可憐,海上罹難者的亡魂(尊稱為「好兄弟」),四處漂泊,無所歸依。於是,人們定期舉行迎王、送王儀式,迎請王爺巡狩社區時,帶走「好兄弟」。活動儀式,內容豐富。包括迎王、造王船、樹燈篙、普度、送王船(踩街遊行及焚燒王船)等。送王船時,人們集聚在海邊、灘地,迎請王爺至宮廟或祠堂,先以供品祭祀王爺,繼而豎起燈篙,召喚「好兄弟」、普度「好兄弟」。送王時,人們請王爺登上事前精心製備的王船(多為木質或紙質船模),善男信女們,以各種藝陣開道,簇擁茪爺巡查社區四境,一路召請「好兄弟」登上王船,隨王爺一同出海遠行,繼續履行代天巡狩的使命,濟黎民百姓,保四方平安。因而,送王船也被稱為「做好事」。

送王船於15-17世紀,在中國閩南地區形成後,伴隨荂u下南洋」移民和海上貿易,逐步傳播到東南亞地區。之後,成為廣泛流傳於中國閩南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的禳災祈安儀式。如今,該遺產項目主要分布於中國福建南部的廈門灣和泉州灣沿海地區,以及馬來西亞馬六甲州的華人聚居區。在不同區域,這項民俗活動,既有共同點,又有地方性。比如在閩南,大多每三或四年,於秋季東北季風起時舉行;而在馬六甲,則多在農曆閏年旱季擇吉日舉行。儀式活動,短則數日,長達數月。

送王船活動,除了做「好事」,還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生命的理念,為推動包容性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對話資源。其承載的觀察氣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識和航海技術,是人們長期海上生產生活實踐的結晶。長期以來,中國廈門與馬來西亞馬六甲民間文化聯繫素來緊密,多次開展閩南文化交流,有良好的合作基礎。中馬聯合申報「送王船」,萌芽於2015年。是年7月,「馬六甲海絲文化論壇」舉行期間,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與馬來西亞僑生公會總會結為友好協會,雙方會長了解到「送王船」也是馬來西亞國家級的非遺專案後,不謀而合,萌生了聯合申報的意向。2017年3月,馬六甲16個宮廟和廈門14個宮廟簽訂中馬聯合申報倡議書。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凸顯了福建省廈門市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戰略支點城市的地位作用,對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鑒具有積極意義。據悉,列入名錄後,中馬兩國將成立「雙邊工作委員會」,建立聯合保護共同協作機制,支持「中馬送王船協同保護工作組」實施《送王船聯合保護行動計劃(2021-2026年)》,履行進一步保護該遺產專案的承諾,推動《中馬關於聯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合作協定》簽署,全方位開展國際間非遺領域的合作,讓文化遺產成為實現人類持久和平的對話資源。

本次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遺成功的送王船專案,屬於社會實踐、儀式和節慶活動類別。思明區廈港沙坡尾,作為廈門申報的重點社區,寫進申報文本。沙坡尾,是廈港街道所轄7個社區之一。其名源於一大段沙灘的末端。早年這媢M布茬多大中小埔頭,有大橋頭、馬鞍橋頭、料船頭等,至今還保留原來地名。1925年前後,廈門市政當局沿蚙O江修築堤岸和馬路。鑒於此時關刀河小塢已不堪重負,遂被填平遷移,在沙坡尾與大學路之間重新修建了避風塢,沙坡尾避風港隨即興起。之後,避風港又曾多次修建。其中,經1969年擴建,達到今天的規模。

作為閩南送王船的中心區域,廈門送王船當代傳承傳播最為典型,且又比較大型,在思明廈港沙坡尾、湖里鍾宅、海滄鐘山、同安呂厝等14個相關社區村落。閩南「送王船」活動,一般四年舉行一次。12月5日至6日,廈門鍾宅埜琲幫洁B何厝社區,分別舉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送王船」活動,王船浩浩蕩蕩繞境巡安,寄託了當地居民對海洋的敬畏和感恩之情。當日,10多支「送王船」綿延數百米,浩浩蕩蕩從瀾海宮觀音廟出發,沿鍾宅繞境巡遊,途經鍾宅南苑、鍾宅新家園、王公廟,最後駛向鐘氏宗祠,場面頗為壯觀。巡境途中,居民紛紛擺上供品,虔誠祈求風調雨順、出入平安。

據媒體報道,和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鍾宅等社區「送王船」巡遊隊伍中,不單有許多年輕人參與,而且不少人還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在網上進行分享。在日新月異的資訊時代,年輕人熱衷參與傳承,讓有600多年歷史的「送王船」民俗迸發出新活力,這無疑是件好事。雖然,我至今不曾親眼目睹過送王船民俗活動,但是近些年來,多次從集美前往位於環東海域商圈的中洲濱海城女兒家,途中每次都可以看到同安境內公路一側那艘「送王船」,冬去春來,年復一年,默默「停泊」在原地,巨石刻就的船身上,「閩台送王船」幾個紅色大字,遒勁有力,分外醒目。透過它,可以看出人們對先賢走向海洋壯舉的懷想與敬意。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