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琴台客聚:新的一年向前看

2021-01-04

潘國森

2020年去矣,2021年到來。忽然驚覺二十一世紀已過了二十年,第三「旬」開始了。或謂英文「decade」應以2010到2019年這十年為準,即是「2010's」,中文該叫「二十一世紀一十年代」,如同「1990's」已「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相差一年,無關宏旨。

上小學的時候,學校派發的學生手冊、成績表都預先印好年份的頭兩字「19」,老師只需填寫4位數年份的後兩字,省卻許多筆墨。那個時候,2000年對所有人都非常非常遙遠。然後2000年臨近了,人們對電腦相關「千禧蟲」甚為憂慮,結果由1999年12月31日過渡到2000年1月1日的交接,天沒有塌下來,一切如常。

中國人有「過一年、大一歲」的說法,那是用所謂「虛齡」的特色。西方社會計實足年齡,到了有電腦幫助,一般統計還要計算一個人的年齡是若干年若干日。

「過去一年」是什麼樣的一個概念?

中國人傳統以三十歲前為「少年」,30至50為「中年」,50以後已是「老年」。若再細分,則十五六歲以前是「童年」,十五六歲之後就是「成年」。

以一個年約十周歲小學生的視角出發,剛過去的一年和接下來的一年大約等於他已活過人生的十分之一。「一年」的分量絕對不輕。對20歲的年輕人來說,「一年」是他以往生命的二十分之一(即5%)。30歲的成年人,「一年」降為「3%」有餘。40歲人再降到「2.5%」。50以後,每過「一年」都在「1%」到「2%」之間。

前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今天香港人平均壽命已過「八十」,活到「古稀之年」還未到平均值呢!人過了50歲以後,很容易有「年年如是」的感覺。「老人家」的「一年」,比「小孩子」的「一年」,感覺上好像快得很多。

人有生,就必有死。人到中年,每每因為身邊的人和事而聯想到死亡。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雖然今人比父祖輩長壽了,但是社會上還有不少「少年亡」。只不過沒有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親友的話,就「事不關己」了。

2020年是世界多事的一年,上一年2019年是香港多事的一年,再上一年2018年是美國赤裸裸聯同其「狐朋狗黨」(說得好聽一點叫「盟國」)全方位針對和打擊中國的一年。香港有「政教法學媒」(政圈、宗教、法律、學校和傳媒)五棍參加了歐美列強圍攻中國的「遊戲」,嚴重挫傷了所有香港人的前途和福祉。一如筆者早在2014年「雨傘革命、非法佔中」的高潮時,就預測「革命鬧劇」必敗。

展望未來,歐美列強如果仍是擱不下虛榮而不肯「抗疫學中國」,可以預期中美兩強綜合國力的差距將會快速收窄。至於香港的枯榮,則要看我們奉公守法良民的「正能量」,與仍是「恐共反中」暴民的「負能量」二者之間的消長決定。說到「抗疫」,雖然特區政府仍然要面對「政教法學媒」五棍的無情刁難和破壞,但我們起碼有足夠的抗疫物資,還有國家無限量支持的強力後盾。禍福由天,捨取由人。願香港社會知所進退,明智抉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