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作
我沒有學過管理學,也沒有怎麼鑽研管理的書。我不能說自己有什麼大法,我只能說我能夠指出每個人的個人問題,以及什麼是沒用的能力。而在我看來,大部分會議,完全沒用。
這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很多管理書籍肯定也有說過,例如你很可能聽過多過6個人的會議就是多餘的。那麼為什麼打工仔覺得無聊,老闆也覺得沒用,還是老開會呢?
因為不開會就沒有任何其他東西可以做了。
很多公司、不同行業,經營方法改變了之餘,由於社交媒體改變了時下人生活甚至工作方式,其實面臨着很多舊式的做法,就是不再管用。
那麼與其是繼續做沒有效果的東西,為什麼不正視問題呢?大家其實都很需要一種安全感。開會是舊式做法,好想團結人,好像很能夠讓大家集思廣益。最重要的是,好像做了些什麼,達到了一定的目標和工作量。
我卻愈開會愈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我是在說任何形式的開會。這不包括面試,因為畢竟人還是要見的,但只要是例行會議,基本上開完等於沒開。
不開會又怎樣能夠解決很多團隊、公司運行的決策呢?上面說過,開會不能多過6個人,否則就應該開分別的小組會、委員會。我記得以前自己做大律師的時候,我的大律師樓是特別的有一種傳統--由大律師樓主席定奪一切主要安排。
這是很好的做法,源自於第一任主席。多年來都有人問,這樣的做法,不會過時嗎?會不會太獨裁?主席本身輩分特別高,沒有其他人能夠匹敵,所以反對聲音不大。現在的我看起來卻覺得真的是最好的安排。
你自己覺得最好的決定,直接定下來,其實沒有人會知道有什麼分別。真的,因為其實人或者在管理角度上,最重要的是做出了決定。
我是因為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而學到這個道理的。當年他受訪時被問到是否後悔他提出的建立新倫敦機場被否決,而更為被接受的是現有的倫敦希斯路國際機場建立多一條跑道?他的回答是:「其實選擇哪一個方案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出了決定。有了決定,最後即使看起來不是最好的決定,都比沒有作出決定強。」
也就是說,一切以行動力為先。所以,請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