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美娟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
現時水務條例明文規定不容許出售水務署的供水圖利,但不少劏房業主利用條文的漏洞,向租戶多收水費從而圖利(坊間稱為「炒水」),令劏房住戶負擔百上加斤。為堵塞條文的漏洞,筆者早在2018年已向立法會相關的事務委員會提交禁止「炒水」的私人條例草案,從而杜絕業主濫收水費。
但近年攬炒派凡事以政治掛帥,用各種手段令議會陷於空轉,到2019年,議會外更發生街頭黑暴,議會內則上演了無盡期的拉布,連累民生議題連提上議事日程的機會也沒有。直至2020年11月攬炒派立法會議員總辭,筆者的禁止「炒水」條例草案才有機會重見天日。由於條例草案涉及政府政策,須得行政長官書面同意才能提交立法會審議,到今年1月行政長官也發出了書面同意,條例草案終於可以在本周三3月17日提交立法會進行首讀。
攬炒派拖延香港發展換取選票
被延誤的事情,又何止禁止「炒水」一項。回歸20多年,攬炒派竭盡所能,拖延一切有利香港的發展。因為唯有香港停滯不前、唯有市民過得不好,他們才可以繼續謾罵政府,從而賺取政治本錢換取選票。
房屋供應是香港人最關心的問題,但為何增加房屋供應舉步維艱?因為要建屋先要有土地,但不論是徵收土地還是填海造地,只要是增加土地,攬炒派都一定會用種種理由拖延和阻撓,務求政府新增不了土地。例如新界東北的開發,規劃署早在2003年已經完成顧問研究,在極少數議員的長期極力阻撓下,到18年後的今天仍是一片荒地。大嶼山對出的中部水域生態價值較低,早在2016年東大嶼都會初步的規劃概念,已提出要研究填海的可能性,但相關研究的撥款,直到攬炒派總辭後才能撥出。
又例如全民派錢或派發消費券,為何操作如此混亂、費時?就因為我們的電子支付系統非常落後。以北京派消費券為例,快而靈活,可線上或線下消費,也可針對特定市場發放,如可針對外賣餐飲、購物或智能產品等;亦可因應特定時段發放,今年年初一至五就發放了一共4,000萬元的年貨消費券,鼓勵市民留京過年。
「使命」是完善選舉制度的焦點
再看塞車問題為何長久解決不了?因為所有基建發展都是反對完再反對,甚至提出司法覆核,一旦進入司法程序可以拖延幾年時間。再如醫生人手短缺為何解決不了?因為只要有一個反對派議員拉布,已經可以「拉死」政府任何增加醫生的法案。當議會的重心只在政治不理民生、只為選票不理施政效益,莫說社會發展,政府連基本的運作也大受影響,民生如何能得到改善的機會?
所以,全國人大通過完善選舉制度,並不單單只是堵截勾結外國勢力的攬炒派進入議會,也是根治立法會空轉、政府施政失效的長久問題,也為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提供一個機遇。自從完善選舉制度的建議出台後,不少討論側重在誰是愛國者、誰要出局等問題,但焦點偏了。
完善選舉制度的焦點,應在「使命」兩個字上。日後能進入議會效力的人,一定是愛國者,但更重要的是要必須懷抱「使命」,真心誠意以本身的才能,為香港出力,追回過去二十多年錯失了的時間,為未來的香港拚搏,搞好民生,讓每一個香港人,都享受到應擁有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