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縱橫大灣區 > 正文

【特稿】輾轉三年求醫未果 灣區新政帶來福音

2021-05-07
●術後,港大深圳醫院領導探望小磊。  受訪者供圖●術後,港大深圳醫院領導探望小磊。 受訪者供圖

小磊家住河北,和同齡孩子相比,他顯得特別瘦小。2018年,年僅6歲的他因一次肺炎入院檢查,CT結果被確診為早發性脊柱側彎。為了求醫,小磊父母帶着他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醫院,越來越高昂的醫療費用也讓全家陷入了困境。「當時多家醫院給出的方案都是手術,但孩子真的太小了,體質也不是太好,一想到每年都要開刀手術,我的心都是揪着的。」伴着對孩子身體承受力的擔憂,小磊父母最終採用了保守的支具矯正脊柱,從外部對胸腔進行了捆綁固定。

一轉眼,3年過去了。今年初,在北京協和醫院複查時,小磊被診斷為「側彎程度加劇,必須手術」,支具治療宣告失敗。伴隨着這個消息一同而來的,是遠在深圳的港大深圳醫院已成為「港澳藥械通」首個試點醫院,首個獲批器械「磁力可控延長鈦棒」獲批臨床使用成為了小磊的福音。

微創手術 兩天可下地

「感謝所有熱心幫助過我們的人,感謝『港澳藥械通』項目,讓小磊能有機會使用到這款最新的器械,讓他免除多次手術之苦。」6日,香港文匯報記者在醫院見到了略顯疲憊的小磊媽媽。在接受採訪時,她數次哽咽,並多次向幾位參與手術的深港醫生鞠躬表示感謝。

小磊媽媽說,這是他們第一次來深圳,最初也是抱着一絲希望,來到深圳求診,為的就是孩子平安。「很幸運,遇到這麼多幫助我門的人,張教授還是專程提前到深圳隔離了14天。當時孩子被推出手術室的那一刻,他還跟我說『媽媽不疼』。微創手術的過程,沒用止痛棒也沒有輸血。之後第二天,他就可以下床走路,精神狀態也特別好,刀口也不大。」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若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