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數碼轉型的步伐,亦改變了市場需求及營運模式。香港工業要與時並進,積極推動再工業化,結合傳統業界智慧及創新科技力量,開拓持續發展的嶄新出路,才能讓「香港製造」的品牌立足本地,放眼世界,再創輝煌。
由於香港缺乏土地資源,而且人力成本高昂,因此廠商所需的革新,並不是生產鏈的再工業化,而是在研發、管理及創意設計方面擔當主導角色,爭取成為品牌締造者,才可將「香港製造」發揚光大。因此,要成功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的發展,主要有3大工作範疇,包括:支援初創與本地科研項目;為傳統製造業企業配對合適的技術,並提供各種升級轉型的解決方案;以及為本地及以「延外發展」模式經營的內地港資製造業,爭取有利發展及改善營商環境的政策。
由此可見,創科對本港的再工業化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高收入經濟體的科研投資平均佔全國GDP的2.58%,如韓國有4.81%;中國2.19%,當中深圳更達4.2%;反觀香港過去的科研投資偏低,直至2019年僅佔GDP的0.92%,遠遠不及鄰近地區水平,需要急起直追。
近年特區政府已經開始積極推進創科發展,在人才、基建、科研、資金及技術等各方面推動再工業化,協助本地工業界長遠發展。以去年7月推出的「再工業化資助計劃」為例,獲批項目涵蓋建造、印刷、食品加工、生物科技、醫療器材及納米纖維材料等行業,足證創科發展有助工業升級轉型。
須加強人才培育及引進
此外,截至今年2月,「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已資助逾3,700名本地企業人員接受有關「工業4.0」的培訓,而「研究人才庫」亦資助企業聘用7,000名研究人才,為本地工業界培育更多科研菁英。
香港工業歷史悠久、根基穩健,業界人才濟濟,擁有廣闊人脈及豐富經驗,配合本港優越的地理位置及齊全的基建設備,已經為廠商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援。然而,香港需要更好地培育人才,吸引更多專家,投入更豐富的資源進行科研發展,才能長遠提升香港廠商的競爭力,促進經濟增長。
香港若能把握這些優勢,結合創科成果與業界經驗,放眼粵港澳大灣區的龐大市場,推動本地再工業化,朝向先進、高增值方向升級,定能讓本地工業展翅高飛,為香港創造再工業化的嶄新機遇。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