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君
內地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龐大,市值逾千億元的龍頭醫療器械股微創醫療(0853),在多個領域上佔有領先優勢,配合旗下新產品將於未來數年陸續推出,盈利增長前景可以看好,值得留意。
集團去年收入6.49億元(美元,下同),按年下跌18.2%;盈轉虧蝕1.91億元,上年賺4,628萬元;毛利率亦由71.1%下降至67.2%。期內,血管介入產品業務收入按年下跌45%,主要原因是血管及骨科業務受疫情及集中採購政策調整價格所影響。骨科醫療器械業務中國地區收入升10%,中國以外收入則跌17%。管理層預期該業務今年復甦,目標收入增幅分別達25%至30%及40%至45%;總收入則恢復到約20%至25%的增長。由於疫情得到控制,微創各項業務已逐季恢復,今明兩年其內地關節業務料增長35%至45%;心臟瓣膜、骨科和心律管理業務於明年可望扭虧為盈。
隨着冠脈支架集採風險釋放;加上通過海外發展、基層及標外市場的拓展,配合可吸收支架、藥球等新產品上市,微創的冠脈介入業務有望於明年起穩定增長,多個業務亦迎來爆發期,尤其是大動脈及外周介入收入將保持高增長,主要是享有較高毛利率,將有助整體盈利向好。
續推新產品豐富收入
由於陸續有新產品推出,相信有助豐富集團收入來源,Castor 胸主分支型主動脈支架、Minos 腹主動脈支架,以及Reewarm PTX 膝上藥物球囊等新獲批產品,將帶來新的增長動力。此外,Fontus 分支手術支架植入系統和Talos 胸支架植入系統也有望在今年獲批;而一系列外周產品如膝下藥物塗層球囊、靜脈支架、血栓切除手術導管料於2023年至2025年間獲批,預計集團的大動脈及外周介入收入在未來5年大幅上升。
另外,集團積極打造創新器械,並且不斷孵化新業務,包括外科和手術機器人、腦起搏器、輔助生殖醫療器械、冷凍溶脂等,孵化業務將為長期發展提供動力,並能帶出更明顯的協同效應。微創股價於上周五收報57.75元(港元,下同),跌2.94%。走勢方面,今年1月創出新高65.25元後出現深度調整,跌近50%才喘定,目前穩守20天線(53.95元)之上,可於54元吸納上望60元,跌穿48元則止蝕。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