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陳水粦:愛國情懷始於校 守護家園未怕過

2021-05-24
●陳水粦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陳水粦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老兵寄語:有國才有家,希望下一代明白

「樹有根,水有源」的道理。

1931年日寇侵華,侵佔中國東北地區,抗日戰爭展開。1938年廣州淪陷,大量同胞走難來港。同年,父母近親俱亡、本身是農民的陳水粦居住在鄰近港深邊界的嶺皮村,遇上了從北方逃難來港的老師。陳水粦說:「這一年我十二三歲,才第二年讀書,老師在學校教我唱歌識字,剛才那一首就是老師教的第一首歌,教曉我『有國才有家』。」他的愛國情懷始於學校,源自恩師。

事實上,日寇在侵襲香港前,早已令陳水粦見識到家破人亡的悲哀。陳水粦說:「1938年秋收後,有天我突然在田野聽到深圳傳來戰機的轟炸聲。翌日,學校旁的沙頭角公路便人潮不絕,有抱着孩子的、揹着背包的、扶老攜幼的。當我好奇所為何事,便有人用客家話喊罵:『日本仔,炸彈亂處丟,炸死我好多人!炸死我好多人!』原來是日寇入侵深圳。」

隨後,原本已移居深圳的老村民都相繼返村,難民則流離失所、沒瓦遮頭,十分淒涼。他在父母去世後繼承家業,有兩間屋,於是收留了兩家難民同胞,這也是他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日軍侵略對普通百姓帶來的傷痛。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寇空襲啟德機場並同時入侵香港。陳水粦記得那天他原本提着爛書籃出門上學,走到村口斜坡時,卻聽到平日村內賣豆腐的叔叔高喊:「日本仔來了!陰功了,淒涼了,日本仔來了!」陳水粦說:「這天,日本仔先以戰機炸毀了我們村附近的坪輋孔嶺一號橋,繼而在軍地炸橋,黑煙竄天。到下午,我看着3隊日本兵路過,沿途擄走了一些村民幫他們做搬運煮飯的鑊頭。此後,一些土匪、漢奸不時勾結日本仔到處搶掠,搶走我們村耕牛、穀米,嶺皮村就有3間大屋在搶掠後被焚燒,而一些搶不到東西的土匪,更會擄人勒索。當時我想着老師曾告訴我們日本仔侵佔南京、上海的暴行,我內心瀰漫着愛國情懷。」

因應日寇、土匪肆虐,民不聊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在1942年的冬天來到了嶺皮村鼓勵村民、組織自衛、宣傳抗日。「幸好有游擊隊的到來,使土匪不再出現,使嶺皮村回復安定。記得那時發生大旱,有很多人餓死。當時我家經已有一年沒有收成。游擊隊在那時找到我,教育、鼓勵我開荒,又組織年輕人幫手插秧,成功助我們村民渡過難關,令我覺悟到中國人要團結,於是我主動要求加入游擊隊,參與抗日。」陳水粦回憶道。

牽小牛掩飾 探日寇動向

加入游擊隊後,陳水粦被安排擔任地下情報員,負責暗中監察日寇動向,然後悄悄報告。陳水粦說:「在捱過大旱後,我買了一頭小牛,以牽着牠食草為掩飾,四出探聽日寇動向,比如哪裏有多少日本仔出入、哪輛車上有多少日本仔。」這一年游擊隊根據他所上報的相關情報,進行了4次截殺日寇行動,其中兩次成功。

獻情報建功 擊斃「殺人王」

次年,陳水粦的情報更助部隊截殺一名日寇頭目。他說:「1944年3月插秧後,我在軍地站崗時,看到了200米前方有一人衣着光鮮,明顯異於農民,不似本地人,懷疑他是日寇喬裝,於是我加快腳步緊跟其後,記錄他的行蹤,並經部隊的交通仔(傳令兵)上報沙頭角中隊武工隊隊長曾發,使部隊加緊戒備。幾天後,部隊確認此人竟是有『殺人王』之稱的上水日本憲兵隊隊長小貞,成功將他擊斃。」

被問到當時曾否害怕會有生命危險,陳水粦的回答讓大家知道了什麼樣的人和精神才能夠守護家園:「我有很多同學都在參與抗日時犧牲了,就我所知已有6位同學。我們已立志『為家國,能斷頭』,從未怕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