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引入外援醫條例無「繞過」醫委會

2021-05-24

陳肇始:來港執業非本地培訓醫生仍受醫委會規管

香港醫療需求殷切,為解決醫生人手問題,特區政府擬讓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的港人醫生回港服務。食物及壎竻膚蔽瓥粉F始昨日於網誌表示,增加本地醫生培訓學額訓練醫生需時,擴張醫學院培訓容量亦有實際局限,故有迫切需要為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另闢蹊徑。她並釐清坊間對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四大誤解(見表),包括指出做法並無「繞過」醫委會、對非本地培訓醫生的要求更嚴格等。●香港文匯報記者 成祖明

陳肇始昨日在網誌釐清坊間對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誤解,包括有人認為相關條例「繞過」醫委會,「影響」醫生專業自主。

特別註冊委會有醫委會成員

她指出,政府尊重醫委會規管醫生的法定權力,亦尊重其作為業界重要持份者,故建議在負責制定認可醫學院名單的特別註冊委員會內包括醫委會主席和部分委員,重申食嬪膚蔽齯ㄦ|利用權力影響認可名單。她強調,日後循新途徑來港執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仍須向醫委會註冊,也如本地醫生一樣受醫委會的紀律監管。

對於有人認為免試醫生的水平會遜於本地醫生,陳肇始認為,執業試並非確保醫生水平的唯一途徑,並舉例有國家如新加坡、澳洲均設有不同機制去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滿足一定條件後,便可於當地取得正式註冊。她重申,政府並非要取締現時執業資格試制度,而是在確保醫生質素的前提下,新增一條路徑讓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

在職評核確保「外援」水平

她續指,非本地培訓醫生須接受相關公營醫療機構的在職評核,以確保其水平,若有關醫生未能通過在職評核,將未能在港取得正式註冊,認為非本地培訓醫生的要求更為嚴格。

她解釋,從新途徑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須於認可醫學院畢業,並在當地註冊後,再於香港公營醫療機構工作5年至12年不等,才可在港正式註冊,而本地培訓醫生在畢業並完成實習期後便可正式註冊。

就有人擔心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會影響本地醫生的資源,甚至「打爛」其飯碗,陳肇始表示,非本地培訓醫生的來港時間不同,他們可選擇的專科將視乎當時空缺而定,而專科培訓學額會與醫專及其轄下專科學院商討,確保有足夠專科培訓學額供本地醫科生和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

陳肇始指出,過去一段時間政府已經積極透過增加本地培訓學額作應對,由2005/06學年的250個學額增至2021/22學年的530個,惟訓練醫生需時,擴張醫學院培訓容量也有實際局限。她認為,有迫切需要為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另闢途徑,讓他們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便毋須通過執業資格試,讓其可在香港取得正式註冊資格。

採4措施挽留公院醫生

另外,陳肇始表示,會採取4項措施繼續完善公共醫療服務,包括挽留醫管局醫生,推行退休後重聘計劃、聘用兼職醫生、提供更多晉升和培訓機會等,使他們可留在醫管局。

她指,當有更多醫生時,便可紓緩在職醫生的工作量和改善工作環境。同時,政府較早前已預留100億元給醫管局實行公私營協作計劃、通過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提升硬件設施等,亦有推動基層醫療健康,在現屆政府任期完結前,每一區都將會有一所地區康健中心或地區康健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