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賴俊名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中聯辦深圳聯絡部、深圳大學、深圳市青聯、深圳市學聯共同組織了「國家記憶:港澳青年學生看百年港澳發展與國家變遷」徵文比賽,主辦方共選取了40多篇作品入圍,並將於稍後舉行頒獎典禮。香港文匯報特別節錄選登當中多篇優秀作品,向讀者展示港青筆下的兩地故事,為香港青年的國家記憶保留珍貴記錄。
作為一名在香港出生、生活在深圳、自幼奔波於深港的學生,我經歷了小學到高中的跨境教育。對我來說,能擁有見證「一國兩制」和經濟開放的童年經歷,是很榮幸的,讓我對國家的認同和整個國家環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科技推動便利 見證祖國崛起
小時候,每天早上我都要坐公共汽車到羅湖關口,過完關再乘車到學校,其實深圳和香港之間只隔了一個深圳河,一個關口,一條羅湖橋。以前的香港在我眼堿O如此的光彩奪目:經濟上,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文化上,影視明星揚名國際,武俠小說譽滿天下,樂壇巨擘們更是如日中天。那時的深圳,只是剛剛起步的城市,沒有地鐵,我很多香港同學甚至從未去過深圳。
直到我上了中學,祖國開始顯露出巨大潛力。電商、在線支付、外賣等互聯網新興事物漸漸出現。生活在深圳,我深知科技變革為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香港出門時,我總要帶上現金,雖然有八達通這種交通卡,但遠不及支付寶、微信方便。隨茯鴔猼熄i步,兩地的經濟差距逐漸縮小,內地在香港人心中「落後破舊」的標籤也被撕下,我的同學逐漸對內地美食提起興趣,認識了許多內地飲食品牌,到現在我也很難忘記他們第一次使用網上支付的驚喜,對內地飲食的讚歎,對網購的期待。
中學剛畢業時,我參加了大灣區的實習計劃,地點是南沙。這讓我們體驗到內地的工作,還讓我們參觀各種名勝和不同企業。據我觀察,南沙的港澳畢業生現在的生活頗為愜意,有的人有了自己的房子,收入穩定,家庭也很幸福。如今粵港澳往來方便,一小時生活圈的概念也逐漸形成,我想,只要香港人相信國家,相信香港和大灣區的未來,願意回內地體驗生活,很快就能理解祖國的美好,增進共識。
難忘深圳升學 奶奶鼓勵北上
自那時起,我有了回內地讀書的念頭,父母也無條件地支持我,因為這條路我哥哥曾經走過,他在香港讀完高中,再回內地升學,現在是深圳福田一家影視公司的管理層。他跟我說:「在深圳的工作機會並不比香港少,甚至還有更大的市場發展。」這給了我很多信心。
被深大錄取的那天,我給奶奶看了錄取通知書。奶奶是香港的原住民,非常愛國,她覺得現在內地很強大,教育水平和各行業都在提高,機會四處湧現,鼓勵我去深大讀書,此時我更加肯定了去內地學習的想法。這個決定沒有選錯。記得2019年國慶,一家人一起觀看閱兵式,看到了威武的軍隊,強力的裝備,更看到了國家的強大,爸爸當時激動得熱淚盈眶。如今國家能迅速發展,值得引以為傲。
我和我周圍的人們都深信,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機遇所在,也是未來我們為香港發展而共同努力的方向。現在大灣區的交通圈已經初步成型,地區內的產業已形成合作關係網,但今天所缺少的不是這些基礎設施,而是一種團結和信任。我覺得對香港來說,更重要的是要善於架起各種橋樑,多交流,多合作。
在修例風波平息、國家迅速出台各項整頓香港的法規之後,我更加堅信,國家是關注香港的。這無疑是讓香港人熱愛祖國、提振民族自信的全新時間節點。我希望港人能更好地了解祖國,更好地理解歷史,要明白很多事情並不能片面理解。我相信放下了偏見,思考了根本問題,認清香港和祖國血脈相連的事實之後,香港和內地會攜手迎來更好的明天。此時此刻,疫情仍然是阻隔兩地的一道牆,但我相信大家可以跨過苦難,衷心希望在通關的那一刻,羅湖橋上人來人往。